继业者战争与希腊化时代

郑渝川 | 2023-02-21
收藏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大帝驾崩。这位开拓了极大疆域的马其顿国王不会想到,自己死后,治下将很快陷入四分五裂,而且他本人的后代会彻底失去继位的可能,甚至紧接着就绝嗣。

当然,这与亚历山大留下的帝国本身尚无成型有关。英国古典学者罗宾·沃特菲尔德在其所著的《裂土称王:继业者战争与希腊化时代》一书中谈到,亚历山大构建的帝国其实是拼凑在一起的,由原先的阿契美尼德帝国二十个总督辖区和众多小公国、部落联盟、邦联、城邦等组成。亚历山大大帝是天才的征服者,却没有机会展现过自己啮合分散地区之间的政治才能。这个帝国甚至连首都和体系化的行政机构都没有。他在位期间,采用一套战时的、应急性的机构体系来支撑征战。

但他死后,上述体系就已经运转不下去了。没有人像他本人那样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掌控局面。他手下有大量掌握实权的将领、顾问、封臣,依托亚历山大本人的好恶来出任职务。大员选派也并无逻辑而言。这些人总体上对亚历山大表现出忠诚,包括大帝东征期间将后方防护交给了安提柯——在亚历山大死时,安提柯已经六十多岁,是大帝父亲腓力二世生前好友,一直为大帝尽心尽力。但忠诚者的忠诚极具限度,没有国家框架、荣誉体系和家族亲缘等复杂因素组成的制约,所以包括安提柯在内,悉数在大帝死后就变成了所谓的乱臣贼子。

大帝死后的巴比伦会议上,大员和军阀之间已经明确摊牌,亚历山大还没有出生的儿子被认为血统不够纯正,所以一开始就没多少人打算对之表现忠诚。大员和军阀掌控着实际的军权、地盘、财源,来参加巴比伦会议本身就是为了敲定自己与他人的势力范围,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要将权力和资源上交,更何况并不存在能压制众人的唯一继承者。

亚历山大同父异母的哥哥被拥立为腓力三世,与亚历山大的遗腹子形成共治。但帝国实际上已经被大员和军阀划分。之后,亚历山大的骑兵将领佩尔狄卡斯与亚历山大的姐妹克利奥帕特拉结婚,这导致了安提帕特、克拉特鲁斯、安提柯和托勒密联手叛变。继业者战争打响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更是反复进行。继业者们在自己掌控的疆域里致力于国家建设,建立了由开创者命名的王朝。

长期的继业者战争,相较于几个世纪后阿拉伯帝国崛起以后的金戈铁马,前者的烈度显然更低,而且没有一方能够真正效仿亚历山大大帝那样,彻底打败自己的潜在对手而成为名副其实的霸主。这段战争在西方以外的名气,要小于希波战争以及后来的古罗马帝国发动的征战,但也是西方历史不可缺省的重要部分。无数后来者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古罗马帝国的进攻与防御,还有继业者战争之中汲取政治智慧,学习军事方法——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读懂继业者战争在内的西方古代重要战争,其实将有益于洞察西方政治和军事思维方式。

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就这样陷入了迅速解体。但由此形成的几个政治体,其实深受希腊化影响,接纳了大量的希腊文化元素,强力整合原先本土的文化要素。正如《裂土称王:继业者战争与希腊化时代》书中所谈到的那样,希腊文化很大程度上改造了中亚、西亚、北非各地,扩展了科学文化知识,促成了不同部族、民族人员的融合,也塑造出新的文化,新的精英阶层。

《裂土称王:继业者战争与希腊化时代》还指出,亚历山大死后,另一个影响是,尽管大片地区(从地中海到印度西部)都曾被一体化征服,却也打碎了过去各地的王权结构,尤其是各地颇具民主色彩的集体主义权力框架,这使得人们更好地看清了自身的个体价值,人们理解了私人生活。由此,犬儒哲学开始大行其道,纷纷倡导个人价值新观,文化艺术不再致力于讴歌庄严神圣,而是聚焦于个人,反倒是变得更为繁荣。

360截图20230221060914306

书名:《裂土称王:继业者战争与希腊化时代》

作者:(英)罗宾·沃特菲尔德

译者:袁鑫、拓永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2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