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世纪到1914年的德国工业化

郑渝川 | 2023-03-20
收藏

德国工业化的历史,恰逢这个国家从分散的德意志邦联,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在工业化以前,所谓的德国经济就是一个农业经济的组成体,有70%-7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而德国在18世纪中期仍然是数百个政治实体组成的松散框架(当时包括奥地利),而且近代工业的空间分布密度,存在强烈的东西梯度差异。到19世纪中叶,德国的城市化进程依旧十分缓慢。

一个比较突出的转变其实出现在1815年,这一年随着拿破仑战争的结束,欧洲大陆收获了久违的和平。而这对于德国人口的增长尤其关键,此后100年里德国的人口保持着自然增长。

德国经济学家、明斯特大学社会经济史荣誉教授理查德·H.蒂利等人合著的《从旧制度到工业国:从18世纪到1914年的德国工业化史》一书颇具挑战性地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动因。在欧洲各地不同时间发生早期工业化的历史研究中,很多学者倾向性地认为,中世纪以后、近代初期的行会作为产品质量、人力资本、城市劳动力权利的守护者曾发挥积极作用,但也抑制和阻碍了经济增长。

这本书对此提出,18世纪(及以前)欧洲很多地方的行会,与起步之中的工业结构并不是敌对存在,双方的合作其实相当紧密。但随着出口需求的增长、外包工制的发展,新兴的商人制造商对于承担和执行企业家职能方面更具优势,比如吸引原先居住在农村的工人从事生产制造,这就拉低了制造成本(但不可避免促成原有的行会以及行会结构组织走向解体)。这项特征其实也出现在20世纪中叶以后的日本、韩国和中国。

有趣的是,1648年以后,德意志的多个城邦,如奥地利、普鲁士、萨克森、符腾堡均开始推行改善农业、制造业和贸易,以此推动人口增长,并推动治理的集权化。在17-18世纪很长时间里,这些城邦的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重税,并禁止原料出口和产品进口。包括德国的城邦,以及法国、英国,在工业化进程完成以前,并没有接纳所谓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如萨克森在18-19世纪的农业和工业发展,就比较清楚地呈现出日后在日本、韩国的发展政策,强调政府干预的力量,并强制性地推行低工资,通过快速发展工业来实现原始积累.

在莱茵兰地区,纺织工业是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日后的工矿业重镇鲁尔地区,在18世纪的体量还很小。所以,普鲁士政府并没有对莱茵-鲁尔地区过多关注。《从旧制度到工业国:从18世纪到1914年的德国工业化史》书中认为,这是一种因祸得福,因为这就避免了该地区被普鲁士的重商主义政策所影响。普鲁士政府对自己统治区的东部区域的干预,是积极有效的,但如果当时将重商主义政策复制到西部,成效可能就要差很多。

书中回顾谈到,德国工业化早期阶段,农业发展受困于各地分割因而影响了规模化发展的水平。而在19世纪初,普鲁士开启的开明专制改革,包括积极发展教育,这为后来的工业化提速、建立高效有序的公共机构、提高军事响应能力提供了基础。有趣的是,尽管在拿破仑战争中,普鲁士最终加入了反法一方,却一定程度上消化了拿破仑带来的成果。而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也同期进行了改革。

符腾堡与巴伐利亚在1828年构建关税同盟,这成为了之后全德范围关税同盟的基础。关税同盟旨在打破各邦国的保护性政策,为大型工业企业的发展、许多关键产业的集中度的提升铺平了道路。当然,在当时,仍然存在行会对旧有经济秩序的保护,这也相当程度上抑制了符腾堡等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到了1836年,关税同盟已经囊括了德意志主要的邦国。

关税同盟显然是之后统一德国的雏形。这其实正是100年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构建可行性的实际来源。尤其是,关税同盟通过推行超区域货币一体化政策,成功地捏合了德意志多个政治体的经济,并推动铁路网络的兴建,让贸易和产业体系得以跨区域形成——20世纪后期和晚期,欧洲联合的进程也正是沿着同样的路径。

虽然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关税同盟的组成邦国,都受到了革命浪潮的冲击,而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但随着铁路网络的发展,贸易扩展,再加上技术革命的带动,这使得各邦国的经济伴随着工业化走向腾飞。正如《从旧制度到工业国:从18世纪到1914年的德国工业化史》书中所说,德国萨克森、鲁尔、柏林、西里西亚、莱茵兰等地区拥有熟练工匠的比重较高,这恰恰与工业中心的发布息息相关。此前,普鲁士已经实现的高识字率无疑进一步助推了德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转化技术成果追赶英国的冲击能力。并且,相较于英国,德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更高,保障能力更强,相对而言对于国外进口农产品的依赖度更低。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出的所谓“全能银行”,也是急速工业化的一大助力。资本有效支持了德国工业应用蒸汽动力,使得金属及其加工业、现代化工、棉纺等工业部门实现了高水平集中,并为后来的汽车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德国企业延续了近代甚至中世纪作坊、行会重视培训的传统,在19世纪晚期就开始致力于建立较高水平的职业培训院校。

《从旧制度到工业国:从18世纪到1914年的德国工业化史》

书名:《从旧制度到工业国:从18世纪到1914年的德国工业化史》

作者:(德)理查德·H.蒂利、米夏埃尔·科普西迪斯

译者:王浩强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2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