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大年初三,在北京飞往波士顿的航班上,搭载了一位既兴奋又踌躇的年轻人。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没有旅行团,没有组织者。彼时的我刚刚大二在读,拎着一个行李箱孤身前往哈佛大学,参加第一届哈佛大学模拟联合国会议。飞机降落到波士顿机场时,已是凌晨,我打车到市中心的酒店后,用蹩脚的英语开启了改变命运的旅途。在至多1月28日(初六)早晨,我便被全新的世界冲击,兴奋完全战胜了疲惫。一月底的波士顿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街道,酒店里浓郁的咖啡味,都让我这个来自中国五线城市的小镇青年顿感恍惚,好像真的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和老家羊汤、烙饼、豆腐脑、油条不一样的世界。所有东西仿佛都是新的,没有热水壶的五星级酒店、饮料比矿泉水便宜的便利店、无限续杯的麦当劳,以及吃饭必须给的小费……
哈佛大学模拟联合国会议如期举行,盛大的开幕式上,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学生又一次让我震撼,难以置信!我居然真的可以和各种肤色的同龄人同台竞技,这里面不仅有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的学生,也有挥舞着五星红旗的清北人同胞。坦白地说,白天的会议精英荟萃,让我这个在国内“模联”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人”找不到北,美国人日常交流时的语速和俚语,更让我很难完全参与其中。但同时我很快发现,我的表现可能要好于一些名校的学生,至少我敢把自己心中所想说出来,而他们往往躲在后面不敢发言。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意识到即便名校毕业的学生,也并非在所有方面都比我这个“双非”强。
夜晚的官方派对又一次点燃了年轻人的热情,所有人都是盛装出席,为了给国内朋友炫耀发朋友圈,我继续用“中国小镇英语”和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索要合照。我惊讶地发现英语重要的并不是口音和语速,而是表达。其实外国人根本不介意你用的词是否贴切,不在意介词是应该用“in”还是“on”,时态是应该用“过去将来进行时”还是“将来完成时”。在社交过程中,你的想法、你的诉求、你想要说什么,显然比语法重要百倍。相反,那些被严格训练的国内学生,为了让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准确无误,且不出现语法和词汇错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蹦”,没多久就没人愿意沟通了。在整场派对中,正是由于我勇于表达自己想法,让我受到了欢迎。
因为会议参与难度非常大,次日的会议我索性没去,转而在哈佛大学闲逛。途中恰好偶遇前一天认识的人大同学,随即结伴而行。一番交流发现,原来不只是我没法参会,他甚至连听都听不懂。那天点餐和参观博物馆的日常交流都是我帮他完成的。也是在这一天,这个人大的同学头一次给我讲了什么是投行,什么是咨询公司,什么是国央企总部,美国的学校哪些好、哪些差,英国哪些学校受欢迎。我也第一次发现,我和名校的学生差的并非能力,而是视野。我周围优秀的学长学姐,曾经还天真地炫耀自己进了四大,殊不知这些在名校学生看来都稀松平常。类似情境同样发生在我后来到英国公费交换及在美国杜克大学的学习中,我逐渐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拥有多种多样的机会,我们要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围绕自我优势充分规划,必然会获得理想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的申请理念,我把“双非”的自己送进了全美前十的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我也一战成名,成为母校的骄傲。在杜克大学,我被系主任评价为“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强大的创造力”,这对我来说毫无疑问是莫大的殊荣。
敢于进入名校的心态加之善于规划的谋略,是成功进入名校的“不二法门”。好奇心与创造力并非每个人的特质,但摒弃普通中介结构化申请的老路,真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自己规划一条靠谱的留学之路,则是我们所有留学生的必修课。
如果你像我一样,拥有敢于进入名校的心态,开启这本书,和我一起推开商科名校留学规划的大门。
《精英:商科名校留学指南》
作者:@大圣学长
出版时间:2023 年 7 月
ISBN :978-7-5109-3826-9
定 价:58. 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