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好莱坞,为何令西欧的抵抗一败涂地?

郑渝川 | 2024-05-06
收藏

电影诞生于1895年12月。次年,法国人查尔斯·百代、爱米尔·百代就成立了百代电影公司,到了1905-1906年则开始建立垂直垄断体系,也就是将制片、发行、放映进行纵向垄断。百代公司除了纵向垄断,还进行横向合并,在欧洲很多国家建立分公司。1908年,百代公司还成为了美国电影市场上最大的影片供应商。

同时期的法国电影巨头高蒙在当时也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意大利出现了颇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专司制作历史奇观电影。德国在一战期间,曾出现了国家强力整合产业资本来制作电影,将电影产品作为宣传德国政策目标的工具。

至于英国,在法国和意大利厂商逐渐转向电影制作的资本化、产业化运作之后,却仍然停留在手工业阶段。如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曹怡平在其所著的《抵抗好莱坞:西欧电影在20世纪的兴衰》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英国电影在起步阶段的特征,使得其更早地成为美国电影冲击的对象。

美国电影产业的市场环境要优于同时期的西欧。首先,从政治和社会环境来看,美国本土并未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安全的国内环境维持着消费消遣的市场体系。其次,美国不同于欧洲,一向被认为是所谓文化沙漠,也就是并无过深、过多的艺术文化传统,而美国19世纪后期拥抱第二次科技革命带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人群对于兼具新奇性、科技性、娱乐性的电影产生了巨大好奇,还能满足好奇心、求知欲。这就使得美国电影产业获得了其他工业国家所不拥有的市场体量。第三,在美国电影产业起步发展的阶段,行业组织迅速推动建立起有效的垄断屏障。而这恰恰是法国、意大利电影企业在一战期间丢弃美国市场,以及其他国家市场,从而一蹶不振的主要因素。

一战过后,欧洲很多国家满目疮痍,城市、消费市场的恢复发展必然需要时间,欧洲各国战争期间欠下的美国债务,无疑助力了美国资本收割欧洲各国的产业。这种情况下,西欧各国的电影产业不得不加深对于美国资本的依赖,电影企业垂直垄断的特性使得它们将难以拒绝美国厂商输出的电影产品。

如《抵抗好莱坞:西欧电影在20世纪的兴衰》一书中所谈到的那样,美国电影产业在20世纪第二个10年逐渐从纽约,转移到好莱坞,由此培育出一个独立的电影创意集群。而且,更为关键的是,美国厂商的制度创新包租制,使之能够比较好地控制住A级片和B级片的成本,得以批量生产数量惊人的影片,培育不同类型的明星艺人,以包租的方式予以销售。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将工业和贸易领域的模式应用到了电影这一特殊的艺术商品领域,使得无论是美国国内的中小厂商,还是西欧的企业都无力与之竞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欧电影企业的产量大大减少,而同期产品产量激增的美国厂商则几乎完整地覆盖、替代了拉美、亚洲市场。如书中所指出的那样,美国厂商在全球建立了分销网络,还开始明确有意识地动用美国的经济霸权来打破一些想要扶持本国电影产业的国家建立起的保护机制。

书中介绍了在美国好莱坞重压下,法国、英国、意大利等西欧诸国的抵抗。但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在美国经济霸权、资本主导的影响下,抵抗好莱坞在当时而言,十分困难。而且,随着欧洲政治环境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初期再次变得紧张,大量优秀的电影等艺术人才出走美国,这降低了西欧电影产业所可能拥有的产品活力。

到了二战中后期,也就是美国加入中苏英对抗法西斯德意日的阵营以后,美国政府和军方充分意识到图书、电影、广播等传媒作品在战争中的巨大影响力。好莱坞在当时配合美国的参战,制作了大量的故事片和新闻片,并仰赖美军帮助获得收复地区的电影市场。1942-1945年间,美国各地的电影院播映着反映欧洲战场、非洲战场、苏德战场、亚洲战场的战况,这也成为美国动员民众参军的重要手段,美国的厂商还能从中获得可观的票房收入。这个过程中,好莱坞获得了宝贵的现金流,使得电影产业各环节的设备、专业人员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留。

所以,二战战后,因大量美军士兵复员,美国国内电影市场扩容,而在战争中被打残了的西欧电影工业,也再也不能挑战好莱坞的霸权。更为突出的一点是,美国许多行业的企业发现,可以在好莱坞影片中植入美国产品的形象,带动美式生活方式的传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李维斯牛仔裤在当时就借助好莱坞大片,在很短时间内占领了欧洲市场。

所评图书

图片9.png

书名:《抵抗好莱坞:西欧电影在20世纪的兴衰》

作者:曹怡平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

供稿人:陈 麟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