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即是如画的江山

——读李春雷的《江山如画:水北镇的新生活》
胡颖峰 | 2024-05-16
收藏

早就有评论家指出,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普遍模式化了。李春雷新作《江山如画:水北镇的新生活》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他突破模式化创作的努力。同样是关于乡村振兴这一题材,但选取的是一个小切口:江西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成立本土民营企业家商会和在商会建立党组织,将从乡村走出去先富的农民企业家凝聚在一起,引导他们回馈故里,参与乡村建设与治理。在李春雷看来,水北商会助力乡村振兴是一种创举,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生事物,值得奋力书写。为此,李春雷对水北镇进行了长时间的田野调查,搜集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但他既没有堆砌资料,也没有刻意图解政策,而是做了精心的艺术营构。他将水北商会组织的成长,看作“像新余‘市树。而整部作品的结构也如作者所说,就像“一棵大树”:“由落在地上的一颗红彤彤的果子开始,而后将镜头推送至大树的根系,再躯干,再枝叶,再果实,而后通览整个树冠,最后将视线从大树上移开,去眺望更远、更深邃的苍茫。”

翻开作品,迎面而来的便是一个个朴实的人物,他们身在井隅,性情各异,但都心系故土,为家乡各项建设倾心尽力,做着力所能及的善事,在一村一寨、三乡五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有能力、有眼界、有情怀,为这样一群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家立言立传,在当代乡村题材创作中并不多见。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力避夸张和观念化的陷阱,借助于生活化的细节来实现。如作品在记述几位重点企业家不甘于贫穷、力图改变家乡面貌的故事时,穿插着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其中饥饿年代里过春节藏匿零食、母亲从鸡嘴里抢肉片、早期创业中八块钱难倒英雄汉、赚到第一桶金后背着有装巨款的钱袋回乡等细节,看似微小琐碎,但字字句句均经得起推敲和考辨。

李春雷将水北商会的一群民营企业家看作“一棵棵香樟树”,他们牢牢扎根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汲取土壤中的水分、养料,长高长大后,会在自然规律的驱使下,将果实、种子、落叶,交还给大地,使自己扎根的土壤更加肥沃”。对于这种自然反哺气象和人物精神性成长,作者注重挖掘新余市水北镇这一方地域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于这方江南“半坡”之地、文章节义之邦、江右商帮之埠中,于文化渊源、家风家教中,寻觅流淌在水北人血脉中的崇商基因、工匠精神及行善的根由。作者笔下的人物在精神上是有根的,因此才会有报效家乡的信念,才会在水北形成一股新风气、新风尚。他们的一言一行看上去平实简单,但内蕴着一种对乡土根性的体认,对故乡和亲人的赤子之心,真实又接地气。

当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物立了起来,他们汇聚在一起,便有了商会这个躯干。作者由点及面、以时间为序写水北商会组织的成长,从成立到换届历经各种波折,从最初有些涣散到建章立制再到党领导下的集团作战,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在“资助五保、奖优助学、产业扶贫、移风易俗、修桥建路、乡村亮化”等方面改变水北的面貌。作者写水北新农村的新生活,在与记忆中饥饿年代旧生活的对比中呈现,其中穿插当地人文历史、民俗生活、风物特产等内容,极富文化气息。写水北新农村的新变化,不仅写自然面貌的改变,还通过改变人物的精神世界来表现。整部作品竭力将主题落到生活中,在一点一滴、不知不觉中,“静静地遵循自然规律,缓慢而执着地生长”,升起盎然诗意。

李春雷笔下的江山,是充盈丰饶的乡野自然,也是勤劳善良的人民;是善治共富的新理念,也是精工信义的新乡贤;是春天到来、阳光明媚的江山,也是人性美好、温煦和谐的江山。江山如诗如画,在眼前展开,又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鄱阳湖学刊》编辑部)

图书信息

图片1.png

《江山如画:水北镇的新生活》

出版:江西人民出版社

时间:2023年11月

定价:58.00元

IBSN:978-7-210-14862-3

供稿人:许立昕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