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教会末代皇帝学科学,习法律,但改变不了学生的悲剧命运

郑渝川 | 2025-03-24
收藏

1918年,中华民国的总统徐世昌思虑再三,决定为清代最后一任皇帝溥仪聘请一名洋教师。

徐世昌曾任清廷重臣,对于帝制和帝室毫无疑问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张勋复辟显现出清代退位皇帝至少在北方相当广大地区仍拥有号召力。尤其是在民国成立后,南北征伐,政局混乱的情况下,似乎显露出共和体制的脆弱性。这使得包括徐世昌在内的许多民国政治精英,以及英美日官方都认为,中国在当时似乎仍然更为适合帝制。

但这里所说的帝制,显然指的是英国或日本版本,也就是君主扮演虚君,成为民主宪政体制框架中一员,而非恢复到清廷过去那种乾纲独断的君主的状态。所以,在徐世昌的考量中,如果无法遏制民国的败坏,导致帝制恢复,也应当让帝王本人能够成为英国式或日本式的近代君主,掌握外国,可以睁眼看世界,了解现代政府体制,通过世界史来敬服世界发展潮流,不做开历史倒车的蠢事。

徐世昌接洽的是一位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20年的苏格兰人庄士敦。庄士敦出身于苏格兰中产阶级家庭,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英国的年轻人除了投身帝国政府、海军,很少有人选择经商,更多的人试图通过殖民地部成为派遣到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自治领成为官员。这种选择不仅竞争相对较小,而且薪酬很高,最重要的是年轻人得以摆脱伦敦糟糕愁闷的天气和政治风气。

庄士敦通过英国殖民地部的选拔后,在香港见习,后来进入威海卫——19世纪末,英国强行租界了中国山东的威海卫,目的是钳制已经占据了旅顺的俄国,以保障英国在华殖民特权。

正如《来自苏格兰的帝师:庄士敦爵士的生平与时代:1874-1938》书中所谈到的,庄士敦在华供职期间,在中国大陆各地旅行,对于各地民情、方言、习俗都持开放态度。他对于英美法律体系,与中华帝国传统法律体系的差别,还有后者与民俗、宗族法则结合形成的习惯法进行了长久的研究。

庄士敦来自英国,但对于天主教和新教都不感兴趣,拒绝为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传教士提供便利,这或许也是他能够快速学习中国语言,甚至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研判政治领域问题的关键。他事实上地成为了英国向中国归还威海卫的倡议者——令人遗憾的是,他提出这个倡议是在1918年,但因为随后民国政坛持续动荡,所以实际归还被延迟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组织的北伐拿下华北,民国政局渐趋稳定以后的1930年。

《来自苏格兰的帝师:庄士敦爵士的生平与时代:1874-1938》这本书最大的看点显然在于对庄士敦担任溥仪帝师的经历的叙述。书作者指出,英国政府的殖民地部对于庄士敦的这项任职有所犹豫,而英国外交部则完全支持,如前所述,在当时,很多人都相信中国必将回复帝制,而溥仪如果能在英国老师的帮助下重新成为君主,对于扩大英国在华权益有着巨大帮助。

庄士敦对于中华文化、中国人民的好感,使得他很快通过了资格审查。他不仅成为溥仪的英文教师,还负责教授历史、数学、科学和地理。

庄士敦与溥仪结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在庄士敦后来的回忆录中,溥仪喜欢阅读,对于各种国内外新闻很感兴趣,拥有良好的地理综合知识,喜欢旅游和探险。溥仪虚心向庄士敦学习各种知识,包括君主立宪制和君主专制的区别。庄士敦告诉溥仪很多现代天文知识,教会他如何通过天文望远镜来观察天空、眺望星球。

庄士敦很快就意识到,萦绕在溥仪身边的太监群体,对于皇帝尤其是已经退位却享受着巨大特权和丰厚物质利益的君主来说,百害而无一利。他不断上述内务府强调太监的危害,尤其是太监如何盗窃本应属于溥仪个人以及皇室整体的物质资产的具体情况。在之后,溥仪在自己掌握紫禁城内的绝对权力后,下令清退了大部分太监。

庄士敦让溥仪学会使用电话,接触汽车。值得一提的是,如书中所提到的那样,尽管1919年的北京,大量的遗老遗少将溥仪视为恢复帝制的希望,而紫禁城内的大量人员也是溥仪的臣属,但真正关心这个皇帝的人几乎不存在。证据之一就是,溥仪眼睛严重近视,并因此导致了持续头痛,但没人对此提出关切更没有提供帮助,庄士敦为此抗争了两年,最终以辞职为威胁,才得以将一位眼科医师带到宫中,为溥仪做检查并配制了眼镜。

溥仪在庄士敦的教导下,学业水平快速成长,以至于可以以2倍于正常课程的速度研究中英读本,他毫不排斥庄士敦给他安排的政治科学等课程。但这个逊位君主对于自身处境的实质,也认知得越来越清楚,他甚至希望并多次计划逃出紫禁城,但内务府亲贵以及其他旧清重臣都反对他的计划。

1924年,军阀吴佩孚手下的将军冯玉祥率军发动政变,驱逐溥仪。庄士敦竭力协调来保护溥仪的个人安全。但其实在当时,更危险的事情出现了,溥仪如同他的伯父光绪皇帝一样,性情软弱,在不甘心失去权力和特权身份的亲贵的怂恿下,先是从北京逃至天津,进入日本人控制的公馆。

1928年,军阀军队野蛮地洗劫了清代君主以及慈禧太后的陵墓。此举让溥仪彻底失去对民国——无论是北洋还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基本信任。这加剧了溥仪对于日本势力的依赖,日本通过九一八事变组成的军事行动侵占整个中国东北后,溥仪成为了所谓的“满洲国”的执政,希望找到复兴清朝的办法和道路——当然这个愿望很快破灭,日本扶持满洲国并邀请溥仪充任君主,目的仅仅是作为永久侵占中国东北的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溥仪这个君主毫无实质权力。溥仪最终令人遗憾地背弃了对他的英国老师作出过的承诺。

s35009244 (1)

书名:《来自苏格兰的帝师:庄士敦爵士的生平与时代:1874-1938》

作者:(英)史奥娜·艾尔利

译者:马向红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