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数字化转型为何慢半拍?

郑渝川 | 2022-02-07
收藏

683eb46a26104835.jpg

书名:《德国4.0:如何成功向数字化转型》

作者:(德)托比亚斯·科尔曼、霍尔格·施密特

译者:杨文革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

国内读者可以看到的有关数字化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图书、文章等内容,大多出自本土作者以及美国企业家、数字经济研究者,所知晓的相关案例也大多限于中美两国。此外,也有一小部分内容出自日本作者。

中美两国的数字化经济均可谓独树一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两国均拥有相对很大的市场容量,这就增加了可供创新创业试错的空间、个例机会。不断推陈出新的数字技术,也因此可以在如此之大的市场空间中获得实验基础。而且宽阔的市场再加上齐备的产业基础,还为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领域的融合以产生高应用率的商业成果提供了可能。

相对而言,其他工业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都缺乏这两项条件,国内市场狭小,无法真正意义上通过协作体系来创造创新空间,或者过早就彻底放弃了传统产业,使得数字技术在迭代创新中的商业应用受阻,来不及涌现本国的优秀创新创业企业,相关的细分领域就已经被美国企业(以及一小部分领域被中国企业)占据先机

另一个常被忽视的因素则在于,相较于美国以及中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从计算机革命开始,到之后的互联网革命,都扮演的是防御型角色,而且十分关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隐私保护,为此更多地限制企业可能动用的消费者数据。欧洲国家常常因此给谷歌等美国知名互联网企业开出巨额罚款,这常常被解读为欧洲在政治层面反击美国的金融和数字霸权,但欧洲国家的这方面政策其实并不仅仅限于针对美国企业,也使得欧洲本土的企业处于一个更为严苛的发展空间。

德国数字经济研究专家、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电子商务和电子创业专业教授托比亚斯·科尔曼,与德国著名的数字经济记者霍尔格·施密特合著的《德国4.0:如何成功向数字化转型》一书,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引进出版。这本书展示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即社会4.0与技术4.0、经济4.0、工作4.0、政治4.0的融合,由此得出“德国4.0”的发展愿景。

这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多年来德国乃至欧洲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行动迟缓,指出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工业企业领导层以及政界人士仍没有认识到数字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巨大影响,举棋不定,过度迎合、迁就人们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不安,过度推行数字保护政策,进而与美国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比如,德国传统优势行业汽车业尽管对特斯拉、苹果、谷歌的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的应用前景感到不安,对以优步为代表的按需供车商业模式也颇为担忧,却没有致力于推动德国和欧洲政坛为改善欧洲的产业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从而也不能涌现能够与美国对手“掰手腕”的欧洲新兴企业。又如,德国的金融企业仍然迷恋于现有的盈利率高的业务,因为金融科技业务存在的风险而迟滞不前,谈不上参与竞争。

《德国4.0:如何成功向数字化转型》在谈到工作4.0时还指出,正因为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数字化转型迟缓,从而让德国企业在数字化竞争中落后,反而因此消失的岗位更多,且不能创造数字经济新岗位。

《德国4.0:如何成功向数字化转型》这本书对于读者了解数字经济发展潮流,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这方面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作者对于德国商界、政界等方面所提出的批评,尤其是对德方囿于对传统产业和观念的保护而止步不前的做法予以抨击,这对于中国读者对于我国近年来不断超额投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鼓励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创业以及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政策会有更好的认识。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