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的成长机遇与挑战

郑渝川 | 2022-06-27
收藏

《后重疾时代》

书名:《后重疾时代》

作者:万峰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2年5月

重疾险起源于1983年的南非,其后很快被引入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并进入了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一险种广受欢迎,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多数地区进入了比较持久的和平,再加上19世纪以来的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二战战后的经济全球化、公共卫生体系的有效覆盖等因素,人类寿命相较于19世纪末以前,被大大延长,这也使得老龄人口以及部分中青年人口罹患重疾的现象变得突出。

癌症为代表的重疾,医疗成本很高,即便患者已经纳入了基本医保体系,报销比例也十分有限,自付部分甚至会让小康之家陷入严重困顿的状态。

我国内地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平安、人寿等保险机构向市场推出重疾险产品。当时的重疾险产品主要承担疾病和手术定额给付,都是简单的一次给付,给付保险责任后保单终止。2000年后,保险业主管部门开始规范重疾险在内的各类保险产品,限制死亡给付上限,规范疾病定义。2014年后,监管部门提出“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抑制保险机构资产驱动负债、中短存续期产品,健康险产品开始受到关注,这其中,重疾险逐渐成为了寿险公司的主流产品。2020年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风险,重疾险的社会关注程度进一步提高。

新出版的《后重疾时代》一书中,我国保险业资深从业专家、原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兼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总裁、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党委书记兼总裁、董事长万峰向读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重疾险,深入解读了国家相关政策,对重疾险及整个寿险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

书中援引数据指出,重疾险保费已占疾病险保费收入的80%-90%,2020年的重疾险总保费增长到了4904亿元。从市场的产品结构来看,在售的健康险中疾病险产品占58%牟其中又有77.3%的产品为重疾险产品。2016年以前,重疾险单次给付产品占比90%以上,而那之后,新单多次给付责任保单占比开始增长。

书中指出,当前,大多数人存在重疾保障缺口。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目前绝大多数重疾都可以治愈,或者通过治疗有效延长患者寿命,但治疗费用较高,如恶性肿瘤、冠状动脉搭桥术、急性心肌梗死、良性脑肿瘤的治疗费用分别在22万-80万、10万-30万、10万-30万、10万-25万不等(2020年数据),昏迷的每年治疗/护理费用在12万元左右。这些治疗支出显然都超过了我国各地居民的平均家庭年收入。

《后重疾时代》一书根据《“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以及中央和国家有关方面的讲话、政策梳理指出,国家高度重视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筛查,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推动重疾险市场扩大,但相应的重疾险发病率、重疾险长尾风险、重大疾病暴露概率都会提高。当然,国家同时也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将健康险纳入其中,也将使得重疾险成为受益者。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身险市场,也是正在开发发展的商业人身险市场。新版重疾表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重疾险有效单合计2.18亿件,被保险人数1.68亿,重疾险覆盖人口仅为12%,这与欧美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首先覆盖率70%-120%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也意味着可观的增长空间。书中分析认为,重疾险产品未来将获得可观的增长,市场将逐渐成熟,细分市场将成为趋势,价格则会普遍下降。

《后重疾时代》书中分析了重疾险产品发展面临的挑战,比如,重疾发生率难以预测,尤其是罕见疾病不断被发现,现有数据的参照性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给付责任风险较高。又如,医疗与医学技术进步,特别是基因检测技术的成熟将可能推高重疾险的逆选择风险。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