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股市只有少数人成功?

郑渝川 | 2022-09-27
收藏

投资美国股市的多数投资者,业绩赶不上市场均值。观察家注意到,一些投资者在2007年年初高位入市,然后遭遇了2007-2008年的金融海啸,并因此信心受到重创,噤若寒蝉,因而错失了2009年年初的上涨周期。这种状况在之后的10多年里又多次出现,我们所说的“小散”总是不断再现高位买入、暴跌抛出的反行情操作。

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也曾经披露过我国股市投资者的有关统计数据,2016年1月到2019年6月,账户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散户亏损最多,均值达到了20.53%,账户市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散户,亏损1.62%;而机构投资者和公司账户收益率达到了11%和6%。

为什么股市只有少数人成功?不在少数的专家将原因归结于很多投资者没能做到长期投资。对此,投资者也会有不同意见。

美国著名的财经作家、《巴伦周刊》高级编辑与专栏作家史蒂文·西尔斯在其所著的《不屈不挠的投资者:为什么股市只有少数人成功?》一书中犀利地指出,多数人将自己称作长期投资者,这其实指的是他们在股市中投入的时间很长,而不是持有某一只股票的时间长。这些投资者“始于天真”,按照别人推荐的股票,行情稍稍上涨,就大量买入;而在行情下挫尤其是猛跌的情况下,信心被重挫,因而会错失真正的好机会。按照史蒂文·西尔斯的说法,大众投资者通常要等到自己的中年晚期甚至晚年,才会真正变得小心翼翼。但其实,“老年人具有的投资智慧实在是青年人所应该拥有的。”

敬畏风险,直面恐惧

美国经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得加速金融化,各种舆论消息都在炒作股票市值会在几年内翻番。但消息人士却很少提及,市值增量绝大多数流向了少数机构和投资者——这种分布不均并非主要出自欺诈,而是因多数投资者在股票等金融产品上的投资频度过高。

美国波士顿的金融研究机构曾追踪研究投资者行为,大多数投资者从来不能在市场中停留足够久的时间直到获利,其持有股票共同基金的平均时间是3.27年;固定投入投资者平均3.17年就赎回投资;资产配置投资者平均在4.29年就赎回投资。但这些人都说自己是长期投资者。

《不屈不挠的投资者:为什么股市只有少数人成功?》书中指出,尤金·法玛在1965年提出的“买入并持有”投资学,以及“股神”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都被投资者误读了。再加上市场上各类机构营造的乐观氛围,使得很多人相信通过股市可以轻而易举地赚钱,而没有意识到重复在错误的时间买入、卖出股票,“恐慌,不讲纪律,没有投资原则”恰恰会让自己距离赚钱越来越远。

书中引用了著名交易员保罗·都铎·琼斯的话指出,“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和交易员亏钱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把关注重点放在亏损的风险上,他们需要重点关注手中的钱会面临多大的风险。如果他们能把90%的时间放在关注风险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90%的时间用来思考天上如何掉馅饼,那么他们的收益会大增”。桥水公司创始人、著名投资者瑞·达利欧也指出,成功投资的关键就是风险控制。

控制风险,投资者需要重温本杰明·格雷厄姆(巴菲特的老师)提出的“安全差”概念,意思是股票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之差。内在价值是根据财务分析得出的价值,有时或者说很多时候会与市场价格呈现剧烈的反差。分析机构常常热衷推销投资概念,这使得市场资金过度集中在那些代表了新奇概念的股票之上,交易频繁。但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就必须确保自己能够形成怀疑价格、抑制冲动的投资习惯,去关注价值。

“在华尔街,卖出通常是基于事实、规则和纪律做出的集体决策,买入是基于对股票、行业和市场环境的分析。但在普通投资者那里,一切恰恰相反”。当然,这与从众心理有关,投行恰恰最擅长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

最好的投资机会往往伴随着恐惧。如果市场本身的运行逻辑和基本架构没有受到破坏,那么跌至行情低谷后,会迎来一个显著的恢复周期——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投资者仍囿于负面心态而不能抓住机会。因而,要成为成功的投资者,驯服恐惧,就需要树立逆向思维模式,更好地思考趋势的开启、逆转、终结与再生,相对而言不那么容易受到群体思维的左右。

信息与行为分析是制胜关键

《不屈不挠的投资者:为什么股市只有少数人成功?》书中指出,华尔街以及其他很多时代的顶级金融中心、机构、团队,包括18-19世纪名震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都意识到信息比金钱更重要,不惜花费很高的成本来获取信息,以及提升信息分析能力。

相较于顶级投行、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普通投资者掌握的信息大幅滞后。正如这本书所指出的那样,许多在市场上热炒的分析师报告,其中的关键信息实际上严重过期了。所以,而今的投资者应该更加重视那些专业证券媒体不间断更新的信息,而不应将主要精力放在“事后诸葛亮”型的滞后分析(滞后分析不仅存在严重的时效性不足,而且很多情况下会采用既有的观点框架,这意味着这类分析文章的主旨完成于更早以前)。与之同时,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人工智能、算法等新技术推出的金融分析新媒介。

但普通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的很多信息都存在事实性不足或不全面,或存在显著的误导。《不屈不挠的投资者:为什么股市只有少数人成功?》书中指出,比如某个上市公司被传会受到并购,区分这样的消息是否是谣言,就要看谣言何时进入市场;因为谣言的目的恰恰是为了误导投资者作出判断,比如某公司被传并购引发市场反应,为传谣者反向操作牟利创造空间,所以时间会选择在稍早于谣言所称的并购时限。而实际上,上规模公司的并购案,通常很少有准确消息在事前“掐点”传出。

书作者指出,市场能够发出响亮的声音,但投资者自己要懂得如何去听,要学会用数字思考问题,因为华尔街最重要的语言就是数字、数据。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追踪自己所投资的股市的500只最大的股票的整体行情数据,而不是分析师发布的分析意见(尤其是对新概念的炒作和吹捧),来洞察市场的真实交易以及投资者信心问题。

“更多的钱追逐更少的投资机会将会带来拥挤性交易”,这意味着在他人追逐热门投资概念中应当保持足够冷静;而且当热门概念带动其他产业、产品、概念板块一起上涨时,要冷静评估相关价格是否已经大幅偏离了价值。拥挤性交易的持续,使得市场剧烈震荡期间造成的交易损失越来越显著,这就让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中的分散投资做法,已经不能真正意义上分散风险。所以,作出投资判断,应当紧紧扣准风险而非收益的角度;在此基础上,要更多的关注资本的自然回报率,而非可能意义上的高回报情况。

交易绝不仅仅包括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还有交易中每一个交易者的细腻状态。很多投资者自认为懂得很多,相信自己的直觉、经验甚至是莫名其妙的领悟能力,对这一切显得过于自信,但其实那都是快速思考的结果,可能正确,却不会一直正确、大多数时候正确——恰恰是这样的投资者会遗漏自己出错的记忆,保留自己的良好愉快回忆。

相类似的迷信,还有就是投资者以及交易员对于系统、模型的迷信,认为这些东西能够引导人们征服混乱的金融世界。确实,金融模型很多情况下是有用的,也的确优于大多数投资者的直觉、经验判断,却仍然不足以再现实时变化的金融市场的所有复杂脉动。

因此,成功的投资者要能够使用行为经济学来分析自己的投资、趋势以及市场,尤其是要确保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存在局限和错误,意识到行为偏差将极大地扭曲自己对于价值、价格的理解,从而在自己关注的投资领域保持谦逊,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

《不屈不挠的投资者:为什么股市只有少数人成功?》

书名:《不屈不挠的投资者:为什么股市只有少数人成功?》

作者:(美)史蒂文·西尔斯

译者:刘燕

出版社:王松

出版日期:2022年6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