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羁绊,为企业注入更强的增长力

郑渝川 | 2022-10-13
收藏

本世纪初以来,尤其是最近10年以来,技术革新浪潮迭起,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迅猛发展,并且随着技术的迭代进化,在不断重塑经济体系和商业模式,促成传统的价值链关系解体、重组。

值得重视的是,无论在我国,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新创企业以及传统公司打破原有的行业边界,根据重新定义的价值关系而搭建了创新增长模式,具有跨行业、业态甚至相当程度上颠覆旧有发展、增长模式的现象。

再加上2020年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对于产业链关系带来的影响……如此种种,可以说,而今的企业需要跳出传统管理学理论、商业观念的羁绊,更好地适应各方面的不确定性。

新出版的《可复制的增长力》,收入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北大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常务理事邵钧,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孟宪忠,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资深企业研究专家涂子沛、兰涛、张思宏、张继立、宫玉振、罗华刚等人的专文。这本书从认知升级、战略创新、组织激活、科技赋能、资本加速五个方面,对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应对复杂情势,洞察充满不确定性的多元竞争环境,重新找到创新增长的动力、方向,提出了翔实建议。

樊纲的专文《大变局、双循环与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全球化确实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美国为核心的西方阵营,与世界其他一些主要经济体的经贸摩擦乃至其他层面的摩擦、矛盾有可能长期存在;第二,即便如此,我国庞大的市场体量,仍然可以抚育出大量的投资机会和巨大的增长潜力。尤其是都市群对于周边地区、其他大中城市的带动发展,以及数字经济所释放的增长动能;第三,供给侧更好地创造需求,最重要的就是以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来补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改革开放仍然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会更好地维护和改善民营企业尤其是创新公司的营商环境,提高商业、技术等层面的容错度。

樊纲在文中还专门提出,“中国没有夕阳产业,从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都有发展前途”。这是有别于很多专家的看法。樊纲的意思不是说,很多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都应该限制竞争,抑制新技术对于传统产业的冲击;而是很多传统产业本身具有存在价值,但要提升发展水平,可以转换为新的商业模式、经营方式、技术驱动。

书中《从企业家的企业到企业的企业家:让企业家精神回归管理学》一文,首先探讨了经济周期与创新的关系,“真正引起经济体系内本质性的周期性变化的根源,是创新的非连续性以及它的扩散性”。在谈及创新来自企业家精神等相关问题时,文章强调应当将员工视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体,让个体能够在企业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激活组织中的集体企业家精神,为而今的新型企业赋能。

孟宪忠在《我们如何适应与创造未来》一文中引用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微软几乎“完美”地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而诺基亚在将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时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做过什么,英特尔更是错过了为智能手机生产芯片的机遇。因此,要读懂商业的未来,就必须打破线性思维、行业思维的局限,以前瞻性思维去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并积极适应客户变化,从客户视角去分析其需求、价值的变化。

书中收入的多篇专文,对华为、亚马逊、阿里巴巴、美的、沃尔玛等中外杰出企业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竞争要求,在战略、组织管理、科技等方面所进行的转型、变革、创新举措进行了概括。

《可复制的增长力》

书名:《可复制的增长力》

作者:樊纲、孟宪忠、邵钧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2年7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