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流体力学来理解货币政策与央行职能

郑渝川 | 2022-11-16
收藏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陆磊,与青年学者刘学合著的《货币论.第二卷,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一书,近日由中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在终章中,形象地将中央银行比拟为了都江堰水利系统。而正式的定义则是,“现代中央银行是一种在金融中介与经济中的其他部门进行货币交易之外,向金融中介体系提供或回收日常或紧急备用流动性,以维持货币时间价值的稳定性、最优性、连续性、可比性的制度”。

书作者开篇即探讨指出,如果生产力缓慢增长,其实与之相匹配的贵金属就可以承担货币时间价值的稳定性职能——正是因为近代以后,知识、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增长时代,所以就使得贵金属不可避免地持续增长,工业革命初期的货币经济学家也意识到当时的英格兰银行过度发行银行券,变相对英镑进行了贬值。由此,凸显出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也就是能够让货币不必再拘泥于贵金属,成为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干预者、影响者与决定者。

《货币论.第二卷,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书中详细叙述了中央银行产生以来的三次革命,即央行从货币需求者转变为需求调剂者(18-19世纪英格兰银行完成的转变)、再转变为备用货币供给者(以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诞生为标志)、从货币的时间价值决定者到国际货币价值基准确定者(源于欧洲中央银行的成立)。

什么是货币政策?如何理解货币政策?这本书借用流体力学,来描述了中央银行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新的分析框架,提出并证明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内摩擦、货币与财政互为SPV、货币超级中性等定理。按照书作者的叙述,分散化决策的流体力学世界中,货币政策是注入或抽出的新增流量,由单个家庭、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组织自行决策,由于距离注水口或出水口的远近不同,在存量各分子间产生压力与内摩擦,在最终水位上升或下降前,形成湍流,这就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

这也就是为什么货币政策不能像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那样一经出台,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货币经济学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正是基于此提出了货币政策具有局限性的论断。书中循着弗里德曼开拓的思维,进一步绵密论证,指出货币政策产生作用的基本机理在于压力的梯度传递。“货币政策实际上类似一个受内部摩擦和外部压力共同作用的流体动力学系统,人们所期望的效果往往与其他政策效果相比具有更强的不确定性。”

书中根据2009年5月美国国会组建的金融与经济危机起因调查委员会出具的报告,指出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应当从通货膨胀单一目标管理转向广义价格目标,从货币供应量转向对金融体系流动性管理。

 

《货币论.第二卷,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

书名:《货币论.第二卷,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

作者:陆磊、刘学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