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走在全球数字金融革命的最前沿,从移动支付到在线投资,从科技信贷到线上保险,从数字货币再到开放银行,中国数字金融的业务规模与技术创新不仅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大助力,为人民生活创造出高度便利的条件,而且也事实性地引领着国际潮流。
北京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联合课题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数字金融革命:中国经验及启示》一书。这本书刻画了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历程、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分析了数字金融在经济和社会方方面面带来的复杂影响,探究了中国式数字金融监管的特性以及未来走向。
让许多外国金融学家、金融行业从业者感到惊叹的一点就在,中国数字金融革命起步的时间其实并不算太久,2011年,这一革命局限于东南沿海部分地区,但很快就扩散到了全国各地,中国金融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前所未有地紧密融合,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以普惠金融为内核的中国数字金融快速发展。
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保险业在上世纪90年代曾面临较为紧张的状态。中国加入“WTO”前,这些行业企业的领导者一度担忧市场份额将遭致国外竞争者的侵蚀。但出人意料的是,中国金融相关行业的经营状况在新世纪尤其是新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焕发了强劲生机——除了中国实体经济几十年来的强劲增长,政府积极改革和调整金融监管方式,还有数字金融革命异军突起提供的推动。《数字金融革命:中国经验及启示》这本书着重强调了中国对于数字金融创新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
《数字金融革命:中国经验及启示》书中指出,中国数字金融发展近年来取得了积极成就,但也并不平衡。首先,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堪称全球首位;第二,通过大数据与金融信息融合而产生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将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模型结合,使得信用风险评估成本被切实降低,顺畅了科技信贷;第三,中国企业与金融机构通过在物联网、区块链和大数据之间建立起的数字供应链金融框架,可以更好地评估各类规模企业供应链中的真实运作信息,更快更有效地发放贷款,风险管理水平也得以进一步提升。第四,尽管数字金融不可能完全消除欺诈,但移动支付等数字渠道的欺诈率明显低于其他支付方式。但书作者同时也强调,中国数字金融存在数据不平等,而且,较为宽松的监管方式也使得目前推进健全数字金融监管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难度。
书中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回顾,其中提出,东部人口集中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活跃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因而当前应发挥数字技术不受地理空间束缚、边际成本近乎为零的特点,加速促进落后地区、人口稀疏地区的发展,进一步铺平各地在数字设施尤其是与贸易、交易有关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差距。
在深入分析中国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现实情况后,书作者提出建议,认为监管部门应与产业部门合作,整合相关的监管数据、征信数据,规范各类政务、金融业务数据的利用,建立消费者数据保护的保障框架,完善数字金融机构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应建立起金融风险监控机制,加快更新现有的风险监测系统,平衡金融创新与稳定。
当前,中国移动支付系统在全球基于领先地位,《数字金融革命:中国经验及启示》这本书认为短期内要铺向全球,取代发达国家国内的信用卡系统较为困难,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零售体系与中国相差较大,“现有支付系统的普及性、熟悉度和沉没成本”也阻碍了其转型。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微信、支付宝以及银联等平台的支付工具的全球化程度,将取决于中国与其他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紧密程度,以及中国游客海外旅行、中国企业资产交易等业务所可能上升到的频率。
在数字信贷领域,P2P信贷已经衰落,大科技信贷发展成熟,数字供应链金融正在兴起。书作者建议,监管部门要继续总结P2P信贷快速由盛转衰的教训,更加积极但决不放弃审慎原则来推动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要将是否建立起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确定为允许金融创新新模式能否大规模推广的前提。而且,数字时代的金融监管本身也需要创新,更加灵敏积极地通过“监管沙盒”等方式,更快地监测新模式。
书中对照了中国和美国在智能投顾的市场发育发展以及监管框架。从目前来看,美国市场上的智能投顾产品主要来自著名的投行、金融投资公司,集中度高;而我国智能投顾的市场份额由基金公司、债券公司、商业银行、大型金融科技平台、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共同享有,市场集中度较低。中国金融消费者线上投资习惯正在形成,且市场存在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因而通过应用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类型的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智能投顾的效率,协同优化客户资产配置,更好地实现风险-收益均衡。《数字金融革命:中国经验及启示》书中指出,当前应当推动数字财富管理行业监管的进一步完善,确保机构持牌经营、实现穿透式监管、引入监管沙盒机制,通过技术创新和监管理念的创新实现更为规范到位的隐私保护。
《数字金融革命:中国经验及启示》书中还谈到,当前银行业企业已经加快从实体机构转变为网上门户、手机银行,未来的方向将是开放式银行,“将成为无边界的、融入每一种生活场景的服务提供商”。这意味着,银行可以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合作打造一个创新生态系统。央行等监管机构近年来已经加快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规划和指引。现在的问题是,数字化升级跃迁的压力,对于我国数量较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村镇银行而言,可能意味着巨大而难以逾越的挑战,因而需要监管部门以及行业组织在推动转型、完善监管的同时,给予更多的指引。
书名:《数字金融革命:中国经验及启示》
作者:黄益平、(美)杜大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