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飞入云间,只为贴近地面

何萌(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2023-04-17
收藏

此时此刻,我的办公桌上正放着刚刚打印出来的一份图书付印通知单,在版次那一栏,清楚地写着2023年第1版第3次印刷。这本书的名字叫作《天河》,离这本书第一次面世至今已经有将近5年的时间了。对于一本走市场的书来说,5年的时间仅仅加印了3次,这并不是很理想的销售表现;但是,对于《天河》,对于它承载的内容,它的每一次加印都证明了还有那么一群读者在期待着它,它还在发挥着使命,这已经足以慰藉当初我坚持要出版这本书的决心。

这本书的作者叫胡继风,是一位从村庄里走出来的作家。从我2010年认识他起,如今已经过了13个年头。记得第一次读他传来的稿件时,留给我的就是第一印象就是——感动。他是一个将写作视角放得很低很低的一位作家:他写那些坐落在某个不知名城市的角落里的山村;他写那些默默无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乡村孩子;他写他们的无助、无奈,也写他们的隐忍、坚强与眼中的星光。他就是我所认识的胡继风老师,我们共同合作了他的第一本关注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小说集《鸟背上的故乡》,我是责编,他是作者。这本书的诞生完成了我们二人共同的坚守,他坚守一名作家的担当,我坚守一位图书编辑的责任。

这本书也为我们的坚守带来了收获,它作为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小说类获奖作品排名第一。时隔8年,胡老师再次拿着一本稿件找到我,这就是《天河》。他告诉我,自《鸟背上的故乡》后,他就不再写留守儿童了。这类题材的图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想要占有一席之地真的太难了。他曾经想过放弃,也买来了许多市场上热销的儿童文学类作品来研究,考虑写出一些可以畅销的内容。但是,最终他还是写出了一本长篇小说《天河》——这本小说的主人公依然是一个留守儿童。

我拿到稿子那一刻,也是百感交集。这期间我没有跟胡老师再合作过,但一直关注着他的作品,他出版的书几乎可以说很少,两三年能写出一本的频率吧,但每一本都堪称精品,耐人寻味。在这些年里,我也一直等待再次跟他合作的机会。如今机会来了,他和我说,关于留守儿童题材的,还是想让我来责编,我想这就是一个图书编辑的荣幸吧!

下面来看看这本《天河》吧。不同于《鸟背上的故乡》,这是一本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早早的小女孩。早早是一名留守儿童,和弟弟、年迈的奶奶生活在小胡庄。她也是小胡庄许多留守儿童的一个代表。

小说的开篇是从“一觉醒来”说起的:

故事的主人公早早的爸爸妈妈在大年初一的这一天,早早地踏上了旅程,他们一定是故意在孩子们都睡着了的时候,趁天还没有亮的时候离开的……作品没有过多渲染,可孩子内心那份深深的失落,却犹在眼前。在小说开篇,作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实现着“情无处不在”却“无奈”的矛盾。

小说的开篇将主人公与读者共同带入了这种无奈又有所期盼的情绪中。在接下来的篇章里,早早就经历了一个从无奈到怨怪、从慢慢接受到逐渐坚强的心灵成长历程。很多时候,孩子的力量在生活中是被忽略的,他们和大人相比,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经验。但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却能够观察到,生活激发出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智慧,赋予孩子勇敢担当的力量,这些恰恰是“童年精神”的核心所在。

比如:乡下的孩子遇到了热闹的庙会,没有大人陪伴,早早带着五岁的弟弟晚晚逛庙会,体现了小姑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作者笔下,早早不仅始终紧紧护着自己的弟弟,还帮助走失的孩子找到了父母,为自己和弟弟买了棉花糖,为奶奶买了治腿疼的膏药,买了月季给自家门前的菜园子做点缀,甚至连自家的小狗点点也有礼物,那是治跳蚤的药……她手里提着从庙会上买的东西,沉甸甸的一塑料袋儿,背上背着走不动的五岁的弟弟,“从早上出来到现在,早早一直都在走,早早自己也走累了……早早虽然感觉手重、腿重、背上重,但是心里一点儿也不重。恰恰相反,还轻松着呢”——一个因父母离家,过早担负着家庭重任的懂事的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心疼。

再比如:早早在逛完庙会回家的路上,听到伏在自己背上的弟弟做梦了,他抽泣着、嘟哝着叫了声“妈妈”,“早早就像突然被人搡下了河,浑身上下全湿了。在心里停留了整整一天的高兴,也像一只受惊的鸟,扑棱一声,逃得无影无踪……”那些伪装的坚强原来是如此不堪一击,那些似乎淡忘的思念,其实扎根在心里很深很深,稍不留神,就会从内心翻江倒海的喷涌出来。上一秒懂事的让人心疼的早早,在这一刻的情感宣泄中更让人心疼了。

这种留守儿童身上所散发出的“童年精神”在小说中无处不在触动着读者的心,并与之产生共鸣。从“一觉醒来”开始,到“地球上的天河”收尾,其间早早经历着在午夜的田边一个人担当起“看水”的责任;经历着黄昏时刻遇到的偷羊人,半夜闯入家门的险境;经历着和爷爷相依为命的小虎子在端午节溺水的悲痛;经历着马上就可以实现见到父母的愿望又在一瞬之间落空的失望……直到最后,这些经历,让早早和与她一样的孩子们,慢慢地成长了,他们把思念化作一种坚持下去的信念。

小说通过早早这个12岁女孩单纯明净的眼睛,用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告诉读者,即使亲人离别,缺少照顾,要做的不是哭泣,不是抱怨,哪怕在想哭的时候和最委屈的时候,不要沉迷于痛苦,而是对生活依旧充满希望。

《天河》这部小说,让我再次领略了作者骨子里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情感。其实他从未放弃去关注这群孩子,他一直在贴着地面行走,贴着地面写作,将视角落在村庄,落在最需要关注的那一群弱势群体,那群留守的孩子们身上。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生活味,明晰的现实味,他将亲人之间的那份爱,孩子的成长历程,根植在当下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结合历史的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轨迹,创作出了有中国味道、有生活味道、有独特气质也极具气派的儿童文学作品。

其实,作为编辑的我,也从未选择放弃,即使留守儿童这个题材的图书不能给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即使它的出版很有可能被铺天盖地的文学作品掩埋……但正如我第一次责编了胡老师的作品那样,一种编辑的职业操守、一种神圣的责任感牵引着我,再次选择了《天河》这本小说。 回顾这部小说整个出版过程,回顾这个过程中的坚守,我想说的是:其实图书编辑最大的坚守,还是忠于自己的心灵。特别是作为一个少儿图书编辑,坚守自己内心中的那一份善良与纯真,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一旦我们的心灵蒙上了灰尘,蒙上了人世间那些事故,我们的眼中将再也看不见美好的作品,也不能把美好的事物传播给孩子们。

《天河》——这本书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它让我们认识了一群孩子、一种生活,而是让我学会了沉下心来,向作者一样,不求飞入云天之间,只求在地面上飞翔,这样才可以看得更多、更真实,把最有意义的东西通过图书去传达给每一位读者。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