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语深犁 在童心的天空耕出璀璨星辰

刘国贞 | 2025-04-21
收藏

由济南出版社近期出版的《“笨小孩”上学记》以儿童喜欢的天真烂漫的笔触,表现了厚重深刻的内容,在适合儿童阅读的表层叙事下涌动着深沉的教育哲思,就如同一场精心设计的双人舞——轻盈的浅语是舞步的韵律,厚重的深意是舞者的灵魂。当浅语与深义在文本中碰撞、交融,教育的真谛便如星火般迸溅而出:真正的教育,不是用“标签”束缚灵魂,而是以爱为犁,在童心的天空耕出璀璨星辰。 

浅语并非“幼稚化”的语言,而是一种经过艺术化处理的适合儿童阅读的语言,强调形象性、简洁性和趣味性。翻开《“笨小孩”上学记》,扑面而来的是泥土的芬芳、雪地的纯净和孩童肆无忌惮的笑声。作者赵雪梅用质朴且充满童趣的语言,勾勒出一个真实可感的童年世界。小主人公那些天真无邪的想法、孩子气的举动,以及小伙伴们之间纯真的情谊,都通过单纯生动的话语跃然纸上。而在陈梧桐独自追赶夕阳的情节中,作者这样写道:“夕阳太美了!它就像一个熊孩子,打翻了一个天大的红色染缸,把天上的白云都染出了绮丽的红色”,以“熊孩子”来比喻夕阳,赋予夕阳以孩子般的活泼与调皮,充满了童真色彩,也展现出孩子内心对美好的纯粹向往。这些浅语,没有刻意雕琢,却精准地描绘出孩子们眼中的世界,那是充满好奇、欢乐与幻想的天地,能让读者轻而易举地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真切感受童年的无忧无虑和对世界的无限憧憬,感受他们眼中大地的广袤、星空的神秘。

在这看似轻松的童言童语背后,却隐藏着沉重的社会议题——以分数论优劣的“标签化”现象给儿童心理带来的伤害,并由此对教育的本质发出深刻的扣问。书中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差被外界贴上“笨”的标签,承受着由此带来的压力和自卑。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展现苦难,而是通过翔文老师给予的爱与耐心,展现了对这些孩子的救赎。翔文老师用包容的心态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勇敢做自己,让孩子明白,所谓的“笨”不过是成长路上的暂时迷雾。这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振聋发聩:不能因为孩子一次没考好给他们贴上“笨小孩”的标签,也不能因为有些孩子在学习方面天赋不足就否定他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无限的潜力等待发掘,都有权利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成为最好的自己。

书中诸多情节都展现了教育的复杂性与深度。像“雪地课堂”这一情节,翔文老师打破常规,将课堂搬到雪地里,让孩子们在玩雪、赏雪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和体验,进而完成作文创作。这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然而,这一创新举动却引发了其他老师的质疑和反对,认为这会让学生分心。但翔文老师坚信,亲近自然不仅能帮助孩子培养立体感知能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有疗愈作用,因而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这一情节反映出教育理念的冲突,也凸显了翔文老师超越应试教育范式的教育理念。

可以说,《“笨小孩”上学记》以举重若轻的叙事智慧,在浅近文字与深邃哲思的交响中揭示了教育真谛,这背后彰显的是作者在驾驭浅语与深义这对矛盾时的艺术匠心。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被贴上“笨小孩”标签的生命,实则是等待破茧的独立发光体。那些被偏见遮蔽的光芒,终将在理解与尊重的滋养中,拨开认知的迷雾,以独特的星轨照亮整片教育苍穹。

图片19.png

(供稿:张丽霞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