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重构:开辟班主任专业成长之路

张鲁川 | 2021-05-28
收藏

《学校德育与班主任专业成长》齐学红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45.00元

关键词 班主任 专业 德育

○张鲁川

目前学校德育研究处于实践场域与理论场域之间的隔离地带,表现为实践话语的繁荣与学术研究的缺失。由于我国师范院校没有设置班主任方面的专门课程,很多班主任也是“零培训”上岗,仅凭自己的摸索履行建班育人之职责。表现在常规班级管理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更无法回应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对中小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

齐学红教授作为高校学者,对作为学校教育灵魂的道德教育和作为学生“人生导师”的班主任有着浓厚的学术兴趣和实践情怀,开创了“随园夜话”等高校学者和中小学班主任进行理论与实践对话的研修范式,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学术视野的优秀班主任,而且也形成了很多班主任领域的学术成果,填补了我国在班主任领域的理论空白。《学校德育与班主任专业成长》即是这些成果中的一部分,主要有三方面研究特色。

基于生活逻辑的方法探寻。班主任是我国中小学特有的一种教育角色身份,不但鲜有西方的相关理论可以借鉴,我国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少有相关研究,更遑论研究的方法论。作者具有社会学专业背景和较深的人类学造诣,创造性地将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方式迁移到对学校德育和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中。不是采用书斋式的学理性研究范式,而是遵循实践的逻辑、生活的逻辑,采用田野研究,走进学校和班级,走进校长和班主任的真实生活,实现彼此的视界融合及生命体验交融。以《班主任的教育情怀从何而来——基于10位优秀班主任的成长探究》一文为例,她对10位优秀班主任的个人成长史做了叙事研究,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基于共在关系的概念廓清。在班主任领域,不少表面上不言自明的概念,如班级、班集体、班级管理、班主任角色与职责、班主任专业化等内涵和外延,不仅在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学者、中小学一线实践者等不同群体中存在着差异,在相同群体内部也存在着诸多分歧,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实践上的混乱。

作者并没有将上述概念作为一个个孤立的存在对其进行自定义,而是将其置于当前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基于已有相关理论和实践积累,以及对未来教育的前瞻性思考,从不同空间场域和维度对这些概念进行审视、分析、批判和重构。这种将某一“存在”放在其“共在”背景下的概念分析和厘定方式,成为该书的第二大亮点。

基于现实困惑的理论运思。在现实中,班主任理论对班级建设中存在问题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更遑论对班级实践进行指导。作者的理论建树虽源于实践,但也认识到,对现象的解读和对经验的提炼可能带有个人主观色彩。要验证其学术观点,发挥其解释力和指导力,必须将其拉回到班级实践的“地面上”进行检验。该书第三个特色就是用理论来解释和解决班主任的现实困惑,并在这一过程中完善其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

综上所述,该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学校德育和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更在于开创了中小学德育和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范式和实践范式,这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大有裨益。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