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最残酷对待自己的人

郑渝川 | 2022-07-19
收藏

部分心理学是内在家庭系统(Internal Family Systems)的俗称。部分心理学以系统观和整体观的视角看待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的内在包含许多不同的部分(子人格),像家庭成员一样相互联系。

基于部分心理学所进行的咨询或是临床治疗,因而采取了去病理化视角,也就是并不会给人贴上心理缺陷、神经问题、心理疾病的标签。按照这种观点,有创伤、焦虑、抑郁、饮食失调、成瘾和其他行为问题的人,其实多是因为外在系统(家庭、工作单位、社会环境等)与多个内在系统之间出现了承接问题。

比如一个孩子想要去参加文体比赛,这显然有获得老师、家长、同学赞赏等的外在系统,而孩子本身就会有参加比赛以赢得自我肯定的内在系统(第一),但也会有内在系统(第二)指责第一个内在系统纯属没事找事,第三个系统会呼吁停止纠结争吵,尽快决定,如果参赛就好好准备,第四个系统则在忧虑如果比赛成绩欠佳所带来的后果,还有第五个、第六个……每个不同的内在系统在纷纷扰扰中组成了我们的内心。

机械工业出版社近日引进出版了内在家庭系统(部分心理学)创立者、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特约教员理查德·C.施瓦茨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玛莎·斯威齐合著的《部分心理学》(原书第2版)一书。这本书介绍了内在家庭系统的系统观,探讨了个体作为系统的存在,从个体接受内在家庭系统的治疗,以及伴侣、家庭及更大系统中的内在家庭系统治疗进行了叙述。

我们所说的思考,如果在内在家庭系统的视角内,那就是不同的内在系统之间的对话、辩论。而很多这样的对话、辩论,会导致脆弱的部分被驱逐、压制,就像是关在监狱、洞穴、地下室、深渊或是身体某个狭窄、封闭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忍不住要去想某些事,生发某些念头,又深感羞耻的原因——支持那些事和想法的内在系统,被我们更强大的内在系统予以抑制。

但这样的放逐和抑制并不足以,或者说不可能消除相关的内在系统。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试图避开的脆弱部分会以各种方式,包括闪回、梦和身体症状,或是极端的、与当下脱节的情绪风暴,来摆脱施加在它们身上的束缚”。甚至可以说,我们越是努力放逐、抑制被认为会带来负面情绪和想法的内在系统,所造成的反弹就越突出,会使之变得越来越极端。

我们经常说,活到中年,变成了自己原本讨厌的模样。这主要指的是在管教孩子时,很多家长会逐渐地丧失耐心甚至理性,不经意间又复刻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家庭遭遇。其实在对待内心系统中,我们又同样如此,压制自己的想法、驱逐一些想要让自己放松、休息、玩耍、适度冒险的系统,只会让其他系统变得僵化而失去基本的活力。这种情况下,我们抛下学业、工作的放松、休息、玩耍、适度冒险,会造成内心极度的自责,产生自我厌恶,这其实就是我们内心中的管理员加紧了对鼓励放松、休息、玩耍、适度冒险的内在系统的驱逐和压制。我们越是努力逼自己,就越会陷入反复的纠葛、悔恨和不安,然后不自觉地用各种行为来挑战自己。我们因此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我们就是那个最残酷对待自己的人。

这就是内在家庭系统疗法去病理化视角的来源。上述做法原本就是错误的自我管理,谈不上什么征候,也不是什么病。我们如果能够让脆弱的、被压制的内在系统不再被努力压制,就能让这些系统恢复到其自然、有价值的状态,表现出活力、顽皮、天真、创造力等品质。而我们整体的内在系统也将因此得到修复。

《部分心理学》(原书第2版)

书名:《部分心理学》(原书第2版)

作者:(美)理查德·C.施瓦茨、玛莎·斯威齐

译者:张梦洁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6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