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于友谊和联结的需要,几乎等同于对食物和住所的需要。又或者说,在后一类需要得到满足后,前者的权重变得更大,我们会因为(失去)朋友而食不甘味,会因为无法赢得周遭的认同而彻夜难眠。
正因为获得友谊、维系联结、赢得认同如此重要,这也导致了人际交往中出现了故意或不经意间利用他人软弱,而进行霸凌的行为。有研究显示,超过半数的年轻人在较短时间里都经历了言语或社交霸凌。这类现象频繁出现在学校、职场、共同爱好的场所(如体育馆)等地。
遭遇霸凌显然会带来痛苦,学会应对就显得至关重要。心理学家、澳大利亚凯斯林大学积极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所教授约瑟夫·V.西阿若奇和临床心理学家、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高级研究员路易斯·L.海斯合著的《活出你自己:在不确定的世界拥抱变化》一书,指出霸凌行为具有攻击性、重复性特征,表现为五种形式,包括言语霸凌,暴力霸凌,社交霸凌,网络霸凌、隐蔽的霸凌或自恋。
书中指出,我们应当区别真正的霸凌行为与刻薄、麻木不仁的行为。如果朋友关系。甚至恋爱关系、婚姻关系中也会出现霸凌,受害者一方不必总是归咎于自己,不要总想找出自己有什么错误。我们有权利不让自己受到攻击、排挤和嘲笑。我们值得被尊重。
为什么会出现霸凌?《活出你自己:在不确定的世界拥抱变化》书中指出,霸凌者故意或不经意间对地位和权力的追捧,使得其乐于进入恃强凌弱的状态来获得地位和权力。有些孩子在学校,就是喜欢打人或者散布谣言。这样的孩子很享受他人对自己的畏惧,而且还会有些孩子期待跟打人或说人闲话的人交朋友——当然,这样交朋友的后果,往往是霸凌者会首先将矛盾对准自己的朋友。
还有一种情况在于,霸凌者通过霸凌获得欢欣感,而这种感觉可以对冲他们、她们对于他人某些优势的嫉妒,以及自己的自卑、不安全感。有些经常实施霸凌的孩子成长于不幸福的家庭,父母总是对他(她)大吼大叫,或者寄望太高以至于背负了很大压力,所以并不了解冷静和友善的好处。
要应对霸凌,《活出你自己:在不确定的世界拥抱变化》书中建议,我们有必要提升自我能力、社会能力。很多孩子以及成年人应付霸凌采取的是无视或回避,这显然会对霸凌行为构成纵容,更为合理的做法可以是,捍卫自己,包括坚守边界,寻求帮助,不对霸凌行为妥协;还可以是待人友好,也就是在自己界限范围内,以礼貌、友善的行为建立人际关系(这样一来,霸凌者通常很少主动针对人际关系良好的人)——书中认为后两种策略可以整合起来,实现待人友好并捍卫自己,其要素包括:第一,礼貌且自信;第二,共情且坚决;第三,友善且果断。
《活出你自己:在不确定的世界拥抱变化》这本书中,介绍了书作者多年来的临床心理治疗实践,整合发展心理学、依恋理论和询证治疗疗法,创立了针对年轻人的心理治疗的经验。书中给出了DNA-V模型,也就是用三个隐喻性的名字给行为的三种功能(探索者D,观察者N,建议者A)分类,最终为价值(V)服务。
书中所给出的DNA-V模型,比较有效而广泛地覆盖了年轻人面临的焦虑、抑郁、自卑、霸凌等问题,目前已经比较好地应用于多个国家的学校、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书名:《活出你自己:在不确定的世界拥抱变化》
作者:(澳)约瑟夫·V.西阿若奇、路易斯·L.海斯
译者:王海霞、祝卓宏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