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忙着搭积木,就是不搭理父母?

郑渝川 | 2022-10-31
收藏

如果你家有个一两岁、两三岁的孩子,很可能经常出现这种场景:

孩子正在专注地堆积木,或者玩玩具,或者看漫画,或者摆弄着自己的小自行车,家长跟孩子说话,孩子却表现得充耳不闻,继续忙自个儿的,连头也不抬。

很多家长对这种状况不会作出太急的反应。但原因其实在于溺爱,尤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哪怕孩子再大一点,非常调皮,做了稍稍出格的事情,也不会发火,而是相当宠溺地予以宽容。

也会有家长对上述情况会表现出犯愁,担心孩子故意不理人,太不礼貌。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也难保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景象:父母一本正经地训斥完全懵逼的低龄孩子不搭自己的话。

新出版的《育儿高手:来自脑与认知科学的养育实践》一书给孩子“平冤”了。这本书指出,孩子在玩儿的时候不理人其实与其接收信息的机制有关。我们通过感觉系统产生对外在世界的知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相关的系统。孩子年纪很小,在搭积木等玩耍活动时,会调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评估积木的大小和形状;用手触摸,这种时候的孩子就像是建筑师,评估自己的积木搭得稳不稳;还要听,有些孩子很认真地搭积木,但积木真要倒下来,他(她)也表现得很开心,大概是因为“砰”、“嗒”、“哗啦”的声音。

正如书中所说,孩子玩积木之所以是一种有益的益智活动,就在于能同期调用各种知觉,达成自我回馈。这种情况下,父母等长辈跟他(她)搭话,他(她)确实有可能听到了,但却被知觉系统给屏蔽掉了。所以,那并不是故意的。

其实,这并不是只有孩子才会出现对外界显著的信心视若无睹、充耳不闻。心理学家通过“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揭示过人的盲视现象。实验显示,一个身穿大猩猩服饰的人穿过一群穿白色衣服、正在打篮球的人,观看视频的人的眼球轨迹也曾扫过“大猩猩”,却将这一信号作为干扰信息予以屏蔽了。

《育儿高手:来自脑与认知科学的养育实践》书中指出,要培养聪明伶俐的孩子,就要首先从感知觉和注意力入手。父母等长辈可以设计相关的游戏来鼓励宝宝用多种感官感受事物,接收不同类型的信息,并将之关联起来。

关于注意力,首先表现为对某一件想要关注的事情的注意度,而不能频繁分心;其次就是警觉性;第三是注意力的恰当切换。《育儿高手:来自脑与认知科学的养育实践》这本书为此专门为养育2岁以上、3岁以上、5岁以上孩子的家长分别设计了“口袋侦探”、“听声坐凳”、“拍拍捉老K”三款小游戏,分别旨在培养不同年龄的宝宝的触觉感知、触觉分辨能力、跨通道知觉以及语言发展,注意力、反应能力、控制抑制能力,把握细节的能力。

培养聪明伶俐的孩子,下一步就是帮忙打开孩子的记忆学习。有些孩子之所以表现得对于学习内容看后就忘、学了就丢,其实这与人的记忆方式有关。《育儿高手:来自脑与认知科学的养育实践》书中指出,很多时候,孩子虽然记住了一些学习内容,却不知道怎么提取。书中为此介绍了“连接、组块、提取”的方法,并为2岁以上、2.5岁以上、3.5岁以上孩子的父母设计了“模仿我最大”、“眼睛照相机”、“红萝卜,黄萝卜”等三个小游戏。

《育儿高手:来自脑与认知科学的养育实践》这本书围绕开发孩子的智力脑(培养聪明伶俐的孩子)、语言脑(更好地对孩子进行语言启蒙)、情绪脑(管理孩子的情绪)、运动脑(通过运动促进认知发展)、创意脑(让孩子富有创造力),分为20节,为读者提供基于脑与认知科学的家庭养育方案,并将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融入60个简单有趣的亲子游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育儿高手

书名:《育儿高手:来自脑与认知科学的养育实践》

编著:王薇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8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