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夜不能寐。我们身处一个智能自动化掀起潮流的时代,人类岗位在很多行业开始减少,而新增的岗位要么带有高度的专业性,对于履职有特别的要求,要么就要求我们离开现有的居住和工作地,比如高原、山区、海岛、新兴的乡村庄园,承担较为单一枯燥的工作。舍此以外,我们的工作机会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少,甚至而言,很多新毕业的学生刚刚走出校园,也不得不尴尬地面对难以寻求落脚空间的现实。
我们恪守成见。一直以来,社会规范、亲人嘱咐、我们的信念都提供了一种单线条的思维方式,那就是不断努力工作,不断忙碌来争取成功。但这种方式带来的问题是,很多工作其实需要不那么快的节奏,留出时间来加以思考。更重要的是,繁忙的工作会让人精疲力竭,当然也很不快乐,这样一来,工作产出、创意效能其实就大大下降了,这就绕回到上段所述的问题,很多人之所以会在中年开始面临职业危机,其实就在于从年轻时就开始用透支健康、心力的方式拼命工作,以至于到了一定的年纪,变得难以控制自己的倦怠,反过来则危及自己的职业空间。
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将职业倦怠归类为“未能成功管理慢性工作压力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不同机构进行统计发现,六成左右的员工、专业人士在工作中长时段感受到压力。据估算,每年至少有12万人因过度的工作压力而死亡。另外,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的缺勤、人员调整、生产能力下降,以及医疗、法律、保险等方面的费用,给美国一国经济每年就造成了3000亿美元的损失。
心理学家杰辛塔·M.吉门内斯所著的《你的职业脉搏稳定吗?》一书,旨在帮助读者走出职业倦怠,培养能够让自己变得更为坚韧的一系列能力,包括我们如何表现、思考、增强体能储备、与他人建立联系、管理自己的情感,这最终将让我们增强职场竞争力,改善工作和生活质量。
《你的职业脉搏稳定吗?》这本书颇具新意的一点就在于,书作者提出的第一个方法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即调整行为节奏。正如书作者所指出的那样,很多人虽然聪明,并且勤奋、认真,但严苛的行为节奏实际上使得自己不断处于疲劳的边缘,这难以长期持续,而且还将让人不得不处理后续的后遗症。调整行为节奏的关键,首先就要改善自己的计划能力,也就是在确定计划,给自己赋能也带来压力之初,就要清楚地界定好边界,可以制定稍微超出自己舒适区的目标,但不宜过难过高。第二,进行有效的练习,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专注度。第三,反思过去的经验教训,评估哪些可以为今后所用,哪些因场景、条件的改变则需要做出调整。这三项合起来,也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工作或生活。
书中提出的其他方法建议,如整理思维,保证休息、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争取支持,评估努力等,书作者都加以详细的阐述解说。比如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其目的是促进身心状态的调整,所以第一步就是要保证休息,后续可以尝试练习安静,尤其是要改变自己的数字习惯,让自己从手机(社交媒体、短视频以及工作提示信息)的过度依赖中解脱出来。书作者还建议,我们不妨定期安排一段时间,让自己不携带电子设备,安静与自然相处,寻找自然庇护,还可以借此培育自己独处思考的好习惯。
书名:《你的职业脉搏稳定吗?》
作者:(美)杰辛塔·M.吉门内斯
译者:庞志民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