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6月22日,商务印书馆重磅新书《北欧秘诀:他们是如何创造奇迹的》首发分享会在京举行,分享会名为“这世界还有北欧:‘幸福国度’的奥秘”。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以及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该书译者麦客出席。活动由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郑勇主持。
北欧因其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的不利因素,在19世纪之前一直属于欧洲的贫困、边缘与苦寒之地。但今天的北欧五国却是经济富裕、社会和谐,幸福感一直排在《世界幸福报告》前列的地区,这种“反常”的北欧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北欧成功发展模式背后的经验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推动北欧从贫困落后的农业社会到工业化、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这是《北欧秘诀:他们是如何创造奇迹的》一书尝试回答的问题,也成为新书分享会热烈探讨的话题。
该书作者蕾娜·瑞秋·安徒生认为,北欧国家所创造近代奇迹的关键,在于教育,在于自19世纪起步并持续推进的平民启蒙运动,一种源自18世纪德国的“教化”哲学的“社会教化”理念。19世纪中叶在丹麦开始兴起的民众学院运动是北欧现代化的起点,标志着“北欧教化1.0版”的诞生。其后发展到2.0版,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文化激进主义”时代,北欧涌现出一批作家、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他们通过文学、音乐、美术等文化创作来激发民族精神、巩固新的国家认同,推动社会变革。而“北欧教化3.0”则是作者对未来的展望:在多元现代的新时代,个人需要更复杂的内心世界来追寻有意义的生活。
安徒生还专门为本次活动录制了视频。她提到北欧各国之所以能创造出今天的奇迹,秘诀就在于它们独特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对18到25岁年轻人的培育。当年轻人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自己的使命感,他们往往会积极投身社区和社会,关心他人和公共事务。也正是这种对公民精神的培养,塑造了北欧高度的社会信任与凝聚力,为幸福社会奠定了基石。
曾多次访问丹麦,在当地民众学院做过田野调查的杨东平坦言,该书学术含量很高,内容比想象中“艰深”得多,是一本“深刻的社会科学著作”。在回顾亲身感受到的北欧教育独特魅力之后,他感叹道:“说北欧是一个奇迹,并不夸张。”围绕“北欧秘诀”,杨东平从教育与社会转型的角度进行了深入解读。
麦客补充介绍了北欧模式中一些更宏观的因素。18世纪德国的“Bildung”(教化)理念经由思想家传播到北欧,演化出北欧独有的平民教育实践和文化运动。而对照之下,一些同样拥有先进思想资源的国家(例如德国本土)却未能走出相似的道路。这一现象引发了在场嘉宾的热议:究竟是什么让北欧成为那个例外?在麦客看来,秘诀就在于北欧各国将思想化为实践,在制度变革的同时,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积极公民。
刘苏里则从批判角度对“北欧秘诀”提出了不同看法。他指出,北欧的成功当然与教育启蒙有关,但同样重要的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例如19世纪的丹麦是小国寡民,推行平民教育相对容易;而德国虽然孕育了教化哲学,却处于大国崛起的复杂局势中,未能像北欧那样专注于内部的平民教育实践。这番不同视角的解读,为讨论增添了深度和张力。
嘉宾们认为,北欧模式并非照搬他国制度的结果,而是在自身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有机产物。它强调自下而上的公民成长:通过教育使每个人成为“完整的人”,既具备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又胸怀公共精神和责任感。正是无数这样的个体构筑起信任互助的共同体,才创造了今日北欧的幸福奇迹。嘉宾们还谈到,在北欧,人们普遍相信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帮助个体找到人生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郑勇在总结时说,当我们谈论北欧时,北欧奇迹、北欧幸福的秘诀、北欧成功的秘诀是不同的话题。安徒生的这部“秘诀”,以两条线索的历史梳理,抵达今天的现实和问题结论:一条进路是回溯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思想家关于教育和教化的思想资源的梳理,另一条进路是以丹麦、挪威和瑞典三国为例,回顾过去两个世纪间推行的民众教化运动及其功效,进而整体观照“北欧教化”实践运动的历史进阶。“教化”这一核心概念和教育的关系,北欧的大众教育、社会教育,和我国自晚清推行国民教育以来的教育实践经验,如何比较观照、借鉴,这些开放的问题也是留给读者的启示,是这部《北欧秘诀》出版的社会价值。
责任编辑:张馨宇
复审:穆宏志
终审:马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