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7月6日,《数字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
《数字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贾品荣继《新质生产力研究》后的又一力作。该书系统性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阐述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发展规律、分析框架与实践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和实践参考。该书不仅是贾品荣承担的北京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也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的研究报告。
在分享会上,经济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齐伟娜在致辞中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重构生产力格局。“数字新质生产力”是这一变革的核心体现,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引擎。
贾品荣分享了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框架,即:一个根本规律——遵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规律,两个重要遵循——以高技术产业带动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个基本逻辑——工业革命推动的历史逻辑,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理论逻辑,因地制宜发展的实践逻辑,四个发力点——颠覆性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绿色生产力赋能及新型生产关系推进。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团队成员王蔚介绍了新书的内容以及创新点,包括首创多维理论框架,构建了融合多学科的“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创新评价体系,基于新发展理念,提出包含“基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大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方法突破,完善了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实证视角和测度方法,突破传统体系;精准区域洞察,通过省域层面的量化数据分析,精准揭示区域发展差异,为地方数字化战略提供数据支撑;前瞻趋势研判,前瞻性地提出面向“十五五”时期的数字经济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十大趋势及实现路径。
责任编辑:聂慧超
复审:穆宏志
终审:马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