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正在重庆热烈举办,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的展位以“硬核科技X国防情怀”的鲜明特色,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1:8.455比例还原的歼-10C战机模型静态展示,《时间的朋友》《新概念航天器》《制导炸弹先进制导控制技术》三大新书整齐摆放,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西工大社“坚守三航主战场,为国防现代化贡献出版力量”的坚定信念。“国防科技出版必须扎根科研一线,把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可传播、可传承的知识载体,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荣光”,正通过这场书展的每一个瞬间,转化为生动的出版实践。
展会期间,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舒平对西工大出版社建社40周年以来,始终坚守“传播前沿技术、服务国防事业”的初心和“扎根三航、服务国防”核心理念表示肯定。
三航力量的“静”与“动”
西工大出版社展位中央,按1:8.455比例精准还原的歼-10C战机模型是绝对的“视觉中心”。模型的机翼弧度、挂载细节都清晰可见,无声地展现着我国航空装备的发展成果,吸引了众多读者驻足观看、拍照留念。模型旁边陈列的三大新书与模型形成了奇妙的呼应:《时间的朋友》以科普视角为青少年打开科学之门,《新概念航天器》探索航天领域的前沿构想,《制导炸弹先进制导控制技术》则聚焦航空武器装备的精准打击。
这种“实物+书籍”的展示方式,恰是西工大社“让国防科技可感可知”的出版思路的体现。战机模型作为“实物载体”,书籍作为“文字载体”,共同将这一理念落到了实处。
展台前,读者的反映真实而热烈:家长和孩子们拿起《时间的朋友》,被中英双语的AI绘图吸引,仔细查看如何用童趣画面解释抽象的时间概念;航天迷们对着《新概念航天器》的全彩插图,轻声交流着对星际探索的想象;军事爱好者专注地翻阅《制导炸弹先进制导控制技术》,不时与身边同伴讨论书中的技术细节。书籍与模型的魅力,让三航知识在安静的展示中自然传递。
三航智慧的“纸”上绽放
7月26日,三大新书的发布会接连在陕西展团举行,成为书展当日的重头戏。《时间的朋友》分享会展现了科普出版的创新。出版社总编辑雷军在介绍这本书时说:“这是智慧教育与科普融合的生动实践。”精准概括了书籍的特色——作者张恩祺将国家授时中心的志愿者经历,通过西北工业大学边云智能实验室的AI技术,转化为具象的插画,让抽象的时间概念变得易懂有趣。边云智能实验室王亦晨博士对生成式AI在创作中“工具与创意平衡”的解读,进一步丰富了读者对这本书创作过程的理解。
《新概念航天器》的发布会同样引人关注,书中既包含航天器总体设计、模块化技术等专业内容,又融入星际移民构想、地外生命探索等人文思考的特点完全契合读者的需要。闻新教授在分享中提到的“在轨服务、智能探测、星际任务”等新概念航天器方向,让读者看到了航天领域的广阔未来。
《制导炸弹先进制导控制技术》的发布会上,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高大力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杨军共同为书籍揭幕。书中涵盖的激光制导原理、智能抗干扰控制等内容,正是“把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知识载体”的生动体现,杨军教授在分享时提到的“命中精度2米内”的技术突破,让现场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国防科技的硬核实力。
书展已过半,西工大社展位的热度却丝毫未减。接下来的7月27日至28日,西工大社展位将继续展示歼-10C战机模型及三大新书,为更多读者提供接触三航知识的机会。“我们将继续坚守三航主战场,用更多优质出版物为国防现代化贡献出版力量,让知识的力量助力国家科技发展。”
这场书展,没有花哨的形式,只有对“传播前沿技术、服务国防事业”初心的坚守。三航故事,正通过一本本书籍、一个个模型,在重庆全国书展的展台前,向每一位驻足的读者,持续讲述着国防科技的进步与力量。
责任编辑:张馨宇
复审:穆宏志
终审:马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