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7月26日,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教育经济思想史稿》新书发布分享会举行。曾任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郑欣淼,曾任陕西省社科院院长、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宝鸡文理学院校长的司晓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理事长杜育红,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办公室主任、《中国古代教育经济思想史稿》作者郭华,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总编辑周维军,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肖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李晓明、总编辑叶峰、副社长王剑与会。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叶峰主持新书发布活动
活动以“探寻中华文脉中的教育智慧与经济启迪”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史、经济史及政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及文化读者,现场学术氛围热烈。本次发布会由陕叶峰主持。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郑欣淼、周维军、肖星以及李晓明为新书揭幕。
郑欣淼、周维军、肖星及李晓明为新书揭幕
权威发布:一部叩问教育经济逻辑的拓荒之作
郑欣淼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千年智慧的角度生动阐释了中国古代教育经济思想的重要意义——在我国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以教育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既为当代教育战略提供文化根脉,更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讲话
周维军指出,该书入选了“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并于2023年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这既是对其卓越学术价值与深远现实意义的高度认可,也是我们出版人肩负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总编辑周维军致辞
李晓明指出,该书是将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的有益探索,是对时代之问、社会之需的又一次回应,彰显出版社深耕教育学术与传统文化领域的出版方向,为传承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李晓明致辞
思想碰撞:一场探讨古智今用思考的精彩对谈
该书作者谈到,从最初构思书稿到最终出版这部作品,历时33年。作者还介绍,自己努力做好工匠和缝纫工的角色,将古代学者的教育与经济思想及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学科交叉研究,从而推出《中国古代教育经济思想史稿》这部作品。作者表示,希望本书能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关注中国教育问题,关注中国教育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为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贡献中华民族的理论智慧。
作者郭华谈本书创作
随后的学者对谈环节掀起高潮,司晓宏和杜育红立足于学科前沿以及教育研究实际,肯定了该书在填补学术研究空白、推动教育经济学学科发展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并指出,该书作为系统研究古代教育经济思想的原创性专著,构建了教育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的完整学术体系,对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也具有重要创新价值。
郑欣淼、司晓宏、杜育红与作者郭华座谈,编辑马晓侠主持
破圈传播:探索从学术深研走向大众启迪之路
为强化思想传播实效,活动特设“古代教育经济三问”互动环节。作者郭华老师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教育经济思想史稿》不仅系统梳理出教育与经济相互依存与共同发展的历史规律,更用“养教相济”“实学应用”这些充满中国智慧的理论创新,为今天破解教育投入与产出的现实课题提供了珍贵镜鉴。
现场读者纷纷表示,该书不仅为当代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脉,更展示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无限可能——这正是对传统文化生命力最生动的诠释。
热心读者向与会专家提问
多维赋能:古代智慧方案为现代教育提质增效
活动尾声,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向来宾赠送新书及特制“古教益今”书礼。据出版方透露,该书后续将陆续联合高校举办专题研讨会,持续推动学术成果转化。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部植根中华文明基因的“教育经济思想考古之作”,不仅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新径,更为新形势下聚焦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深化育人模式、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来自古代的智慧方案。
智者因书结缘,郑欣淼30多年前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鲁迅与宗教文化》等著作,郭华30多年前也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邓小平教育经济学思想探析》等著作。在活动中,李晓明亲自将这些著作赠送给作者,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30多年来作者与陕教社的缘分。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李晓明向郑欣淼及郭华赠送二老曾在该社出版的图书
责任编辑:张馨宇
复审:穆宏志
终审:马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