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鲁迅手稿背后的故事——大家手迹 《朝花夕拾手稿》分享会举行
张馨宇 | 2025-09-15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9月15日,“解读鲁迅手稿背后的故事”——大家手迹《朝花夕拾手稿》分享会在北京地坛书市举行。活动由北京伦洋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

微信图片_2025-09-15_100022_874

分享会上,该书编者、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馆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乔生就《朝花夕拾》一书的撰著背景与成书过程、现存手稿情况、鲁迅手稿的多重意义等话题,对“大家手迹”书系新品《朝花夕拾手稿》一书的内容和价值作了简要阐述,并给予高度评价。

微信图片_2025-09-15_100018_951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写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前有小引,后有后记,共计文字12篇。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微信图片_20250915095403_5_245

该书手稿现存小引、后记及正文七篇,藏于国家图书馆;其余《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琐记》三篇佚失未见,但对于近现代文学史爱好者和名家手迹收藏者而言,仍足称珍异。本次出版《朝花夕拾手稿》,不仅对国家图书馆所藏《朝花夕拾》的全部现存手稿进行高清扫描、四色影印,并将佚失三篇用《朝花夕拾》初刊本的影印件补足,还选收了几篇性质相似的鲁迅忆旧文章手稿,作为全书附录,以助读者深入理解本书的性质。

在分享会上,就《朝花夕拾》及其手稿的创作背景、文献价值、当代意义等话题,该书编者黄乔生与现场读者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黄乔生认为,《朝花夕拾》是有计划的写作,是鲁迅处于人生低谷中,在激烈和沉郁情绪间歇期向恋人“讲述自己过去的事情”。这部书反映了鲁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读者可以借此认识作者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见识形形色色的人物,了解那个时代的人情风俗、教育体制、社会结构和政治风尚。

微信图片_2025-09-15_100034_116

同时,手稿具有不可替代的原真性和唯一性。手稿中显示出来的书写状态、行文风格、修改情况,可以让读者体会作家用语的恰当、文意的缜密。鲁迅写文章,字斟句酌,不轻易下笔。虽是大文豪,也不总是一挥而就,而是不断修改,正是读者学习写作的典范。《朝花夕拾手稿》的出版,能够让读者清楚看到鲁迅修改文章的过程,学习他严谨的创作理念与缜密的行文风格。

长期以来,北京伦洋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对大家前贤遗风余绪的挖掘与传述,先后出版了“大家手迹”“述往”“大家京范”“大家书话”等多个以继往开来为主题的书系。未来,北京伦洋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会继续秉持崇尚价值、以文化人的出版理念,携手更多优秀作者,带领读者感受北京传统历史文化的深厚魅力。

责任编辑:张馨宇

复审:穆宏志

终审:马雪芬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