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发布,多种学术集成重量级成果问世
张馨宇 | 2025-11-09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11月8日,商务印书馆2025年11月双十佳图书正式发布。《中国思想史·修订本》、《欧洲文明进程》(16卷本)、《士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转折》、《蒋绍愚文集》、《潮学集成》、《法国革命史》、《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法社会学经典五讲》、《中国古典政治九论》、《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1942—2022)》入选学术类十佳图书;《论语读法》、《杂话乡土社会》、《王室春秋:玛雅简史(第二版)》、《从北洋大学到天津大学:办学思想与实践的百卅变迁》、《西方医学史中的另类故事:从中世纪到现代》、《魔鬼的野餐:环球禁忌美食之旅》、《真菌的秘密生活》、《博物学家罗斯福:一生的探索与美国博物学的成就》、《世界灵长类图鉴》、《经典传承·油画大家研究系列》入选大众类十佳图书。商务印书馆编辑倪咏娟、胡运彪、郄一帆、李南男以直播的形式与读者分享11月好书。

/Users/zhangxinyu/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1109195755/output_1.jpgoutput_1

思想精粹与文明探源:学术经典的深度耕耘

在思想与历史学领域,葛兆光教授的学术奠基之作《中国思想史·修订本》重磅问世。此次出版是作者时隔25年的全新修订,不仅大幅删改修订以体现其治学进展,更融入了21世纪以来的新资料与新发现。这部著作系统梳理了从上古至十九世纪中国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皮面精装的精美设计亦使其兼具收藏价值。《士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转折》是罗志田教授剖析中国近世思想巨变的重磅新著。此书带有通论性质,旨在以从“士治”到“士变”的转折为中心,贯通地考察近代中国的世事更迭与人心流转的互动。既希望能在史事中呈现思想的作用,也力图在世变中揭示思想的转折。《欧洲文明进程》(16卷本)由著名历史学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侯建新主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权威学者撰写,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欧洲文明的多卷本著作。本书围绕欧洲文明的发展脉络,将内容拆解为16个核心专题,覆盖文明演进的关键维度,全方位呈现欧洲文明的多元面貌,力图完整勾勒出欧洲文明协同演进的全景。《法国革命史》是浪漫主义史学家卡莱尔的代表作,论述了1774—1795年法国大革命发生前后二十余年的动荡历史,是历史事实与文学描写完美结合的典范。《潮学集成》是陈平原教授主编、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组织二十位专家学者合作编纂的一套十卷本学术集成,涵盖历史、方言、思想、民俗、文学、戏曲、美术、教育、文献及海外潮人等十个领域,共收录346篇论文,作者近三百人。该丛书系统梳理并总结了自饶宗颐先生倡导“潮州学”以来三十余年的研究成果,是潮学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对未来潮学的发展方向与学术风气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跨学科研究领域,《出版的力量:清末至新中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与工业化出版》是美国历史学家高哲一研究中国现代出版的新著。作者以新文化史的研究视野,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三大出版机构为案例,探讨了近代中国现代知识体系的形成和文化传统的赓续。《物与他者:博物馆与物质文化论文集》是“博物馆人类学名著译丛”的重要成果,全面呈现19世纪中期以来博物馆人类学的发展,讨论与博物馆史和物质文化有关的人类学关键问题。

在经济学与法学图书方面,《资本与增长》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希克斯“资本三部曲”的第二部,研究动态经济学的增长理论,综述了亚当·斯密以来动态经济学的诸方法,构建了自己的动态分析框架。《泄露!:数据安全法的失灵及完善》由世界领先的隐私和数据安全专家索洛夫和哈佐格合著,指出现有数据安全法不能保障数据安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提出了创新性建议。

语言学与文学图书方面,《蒋绍愚文集》系统收录了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蒋绍愚先生在汉语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内容涉及汉语历史词汇学、语法史及古典文学语言研究,融合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理论,兼具学术深度与方法论创新。该书是汉语史研究与教学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集中展现了蒋绍愚先生数十年来在古汉语与近代汉语研究方面的卓越建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推出《历史认知语言学》,本书汇集认知语言学前沿论文,聚焦语言演化、句法变化的认知研究及意义的认知研究等议题,系统探讨历时研究方法对认知语言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作用。《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1942—2022)》对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的千余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构建了互补互证的文献资源体系,为建立兼具古典性与当代性、中国性与世界性的“中国文学阐释学”提供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政治学、哲学与社会学图书方面,《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是商务印书馆最新推出的学术译作成果套装,包含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三部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由韩林合教授译,《实践理性批判》由韩水法教授译,《判断力批判》由谢地坤教授译。此次套装的出版,从康德哲学研究的向度体现了北京大学对汉语哲学的推进作用。《法社会学经典五讲》是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季卫东结合中国的经验与社会变迁,以生动而精要的笔触,介绍了埃利希、韦伯、齐美尔、福柯、卢曼这五位法社会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并从中提炼出基本命题加以推敲和演绎,为大变局下的社会变迁和法治范式转换,绘制了一张法社会学的知识地图。《中国古典政治九论》则展现了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俞可平从政治学角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研究。尤其关注那些长期被学界忽视却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深远的重要制度,以及那些争议极大且亟待反思的政治形态、政治事件和政治思想。

生活意趣与多样化视野:大众读物的智识启迪

历史文化与社会学类图书方面,《王室春秋:玛雅简史(第二版)》是两位研究玛雅文明的知名专家的重要著作。作者系统梳理中美洲地区的考古发现,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解读精彩的艺术品,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不同玛雅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变迁。《西方医学史中的另类故事:从中世纪到现代》是一部“非典型”西方医学史著作,它打破了传统的编年史叙事方式,用故事的形式将不同医学学科的缘起及发展串起来,既反映了医学本身的进步,又折射出人类文明的演进,令人耳目一新。《从北洋大学到天津大学:办学思想与实践的百卅变迁》展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自1895年肇启现代教育先河,以实践筑基,融通古今中外,铸就育人丰碑的历史。该书深刻阐释了大学教育发展规律,生动展现其丰富的教育家精神,所论深具创意与启迪,为大学办学提供了有益借鉴。《论语读法》是集钱穆先生几十年阅读《论语》心得之大成。在书中,钱穆先生围绕阅读《论语》之意义、朱子如何阅读《论语》、今人应如何阅读《论语》、如何看待古人对《论语》的不同理解等论题,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倾囊相授,引领读者探索理解这一经典的方法与门道。《杂话乡土社会》作为《乡土中国》的思想前身,是纪念费孝通诞辰115周年暨逝世20周年的学术复原版。1947年,费孝通收到撰稿邀约,决定以“杂话乡土社会”为总题,大胆地将自己的思想草稿先行公之于世,先后共发表14篇文章,其后以此为基础写就《乡土中国》。此书可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乡土中国》的思想内涵增添新的维度。

文学、艺术类图书方面,《一个女人的自传》是杨步伟的自传作品。作者以率性洒脱、活泼生动的笔触,讲述了自己的早年经历,敢做敢为的童年,大胆退亲的壮举,出任校长、赴日留学、创办医院的非凡经历,还记录了她与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在爱情道路上的曲折与坚持。《经典传承·油画大家研究系列》是一套聚焦中国第三代杰出油画家的深度研究丛书,系统收录了靳尚谊等七位艺术大家关于油画创作、教学与人文精神的重要论述。该系列以访谈、文献与作品解析等形式,全面呈现了他们在油画民族化探索、西方绘画原理研究及美术教育等方面的真知灼见,兼具学术性与传承价值,堪称一部“有生命、有温度、有深度”的中国现当代油画史文献。

自然博物领域,《世界灵长类图鉴》是目前收录物种最全的灵长类图鉴,全书收录灵长类530余种,配有900余幅手绘图,是认识“人类表亲”的权威工具书。“自然文库”推出的《真菌的秘密生活》带领读者走进隐秘的真菌世界,揭示这些既非植物又非动物的生物如何维系着森林、气候乃至生命本身。这部德国亚马逊畅销书充满了作者对真菌的热爱与思考,是了解这一神秘生态的理想入门读物。“博物学家传记译丛”推出的《博物学家罗斯福》聚焦美国总统罗斯福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自学成才的鸟类学家、标本收藏家和西部狩猎痴迷者。本书通过其贯穿一生的博物学热情,展现了美国首批博物学家探索自然、建造博物馆的重要历史。《魔鬼的野餐》展开了一场环球禁忌美食探险。作者亲身体验了从挪威家酿烈酒到玻利维亚的古柯茶等各类禁忌之物,透过这些被禁止的美食,深入探讨了文化、法律与个体选择权之间的复杂关系。 

责任编辑:张馨宇

复审:穆宏志

终审:马雪芬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