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11月8日,《清代学术史文献丛刊》(初集)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活动由广陵书社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及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清代学术史研究与文献整理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座谈会以新书发布和学术交流为核心,旨在通过系统梳理清代学术史文献,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为清代学术史研究注入新活力,开拓新领域,掀起新浪潮。《清代学术史文献丛刊》(初集)于2025年10月正式出版,是百余年来首次对清代学术史文献进行系统汇编。初集共30册,收录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多种稀见文献,包括稿抄本、批校本等珍贵资料,如范鄗鼎的《国朝理学备考》、李慈铭批校本的《汉学师承记》、赵之谦的《汉学师承续记》稿本、曾文玉的《汉学师承续记》稿本,以及彭绍升的《儒行述》抄本等。这些文献涵盖理学、汉学、经学、儒林、朴学等多个领域,以整体主义视角梳理清代学术源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还为当代学术史研究提供范式借鉴。丛书由陈祖武、周积明担任顾问,林存阳、戚学民、雷平主编,体现了几代学者的薪火相传。

在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就清代学术史的各项议题进行了深入有益的研讨,对《清代学术史文献丛刊》的编纂出版,给与了高度评价。清代是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发展的高峰,多民族政权巩固,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传统思想文化进入系统总结阶段。从清初的经世之学和经学复兴,到乾嘉汉学的兴盛,再到晚清汉宋合流、今文经学兴起和西学传入,学术思潮层峦迭起,呈现出大开大合的格局。学术史是历史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研究清代学术史,能清晰呈现中国学术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内在理路,具有沟通古今的重要价值。正如《丛刊》前言所述,清代学术史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专门学科,其成就体现在研究范式的形成、核心问题的深入探讨、个案研究的丰富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本次会议特别强调了文献整理的重要性。自章太炎、梁启超等前贤构建出近现代的研究范式以来,至今已百有余年,研究成果丰硕。但相比研究而言,长期以来,清代学术史文献的整理相对滞后,受章太炎、梁启超等近代学人论述的影响,后世研究往往陷入“影响的焦虑”,未能全面审视清学本来面目。例如,“汉宋之争”作为常见框架,在乾嘉时期可能并非森严壁垒,四库全书馆内部也有汉宋兼采的持平之论。因此,《丛刊》的出版旨在突破瓶颈,通过发掘原始文献,还原学术史的真实面貌。
陈祖武先生指出,《清代学术史文献丛刊》的出版,对清代学术史形成专门学科,具有标志性意义。陈先生强调学术共同体建设,并提出“超越门户,开拓创新,学无捷径,持之以恒”的十六字治学理念,主张突破学派界限,以长期积累推动创新。《丛刊》为清代学术的历史定位提供新契机,将文献整理提升至学科建设高度。周积明先生则指出,清代学术史研究需实现从“接着讲”到“重新讲”的范式转型,应超越梁启超、章太炎等近代学人的论述框架,回归“清人眼中的学术发展史”。他强调《丛刊》文献呈现的清人自我叙述,与后世解读存在取向、重心、眼光和价值评判的四重差异,为学术史研究提供了回归历史现场的新视角。同时肯定广陵书社在扬州出版丛刊的地缘文化意义。
广陵书社社长刘栋说,广陵书社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围绕清代学术议题不断开拓,出版了《扬州学派丛刊》《扬州学派年谱合刊》《清代扬州学记》等系列,成为具有很高辨识度的学术品牌。策划《清代学术史文献丛刊》系列,也是基于清代学术、学术史研究的一贯理念。期望与更多专家学者合作,一起致力于新时代古籍的整理与出版。
林存阳、戚学民、雷平三位主编分享了编纂心得,提到《丛刊》将分三辑出版,以前沿的研究理念支持文献整理工作,特别关注对清代学术自身进行总结、评判与立传的“学术史文献”。三辑各有主题,多方位多面向地呈现更加全面真实的清代学术史脉络。主编们还提到,“学术史文献”是富含新知与新见的“新质资源”,学术研究应当转换视角,对不同立场、不同体裁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勾勒出清代学术史书写自身的演变史,揭示不同叙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从而逼近一个更多元、更详实的学术史图景。
会议探讨了清代学术史的当代意义。清代学术不仅是对先秦以来学术的“结穴”,也是近代学术的开端,涉及顾炎武、黄宗羲、戴震等大家,以及汉宋之争、朱陆论辩等议题。通过文献整理,可以为当前学术史研究提供新议题,如学术转型、地域学派(如徽州、扬州学派)等。此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如侯外庐的研究方法也被提及,显示了学术史与社会史结合的多元路径。
本次座谈会将为清代学术史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深度建议,推动文献整理与学术创新的结合。专家学者们呼吁,今后应加强学术史文献的系统性整理,关注以往被忽视的学者和文献,同时融入数字化手段,提升研究效率。《丛刊》的出版,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启迪,为清学研究提供新思路,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张馨宇
复审:穆宏志
终审:马雪芬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