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是世间最美好的相遇——读徐建梅《邂逅》有感
张志方 | 2023-12-25
收藏

第一次见到徐建梅老师,爽朗的笑声、利落的性情、简练的话语是留给我的最初印象。那时,还不知道她对写作情有独钟,虽然晓得她是一名资深报人,但以为她的重心都在经营上,应该不太跟文字打交道。第二次见面时,得知她要出本书,有点惊讶,又听旁边人不停地说:“建梅的文笔很好,非常值得一读。”又有了些许期待。

2023年5月的一天,在“草屋间茶室”视频号里看到高建群老师捧着本名为《邂逅》的新书,向读者推荐:“这是一本美女记者记录的她周围的人和事,然后有感而发,写的这么一本随笔。”当即问了建梅老师,她说马上出版,到时送我一本。

过了一段时间,建梅老师的书如期而至。刚翻看第一篇,我不由心头一震“写的怎么跟我的感受一模一样?”这篇跟书名同名的文章开头就写道:“我从小就是一个奇怪的人,永远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也不知是我的梦境太真实,还是生活太梦幻。”我也爱做梦,而且经常是天马行空的梦,有时在梦里还提醒自个儿是在做梦。

我也像她一样,会跟同事分享各式各样的梦。同事听完后,经常开玩笑:“你真应了那句话,梦里啥都有。”或者跟文中主任说的一样“你这些年做的梦,都可以出本书或拍部电影了。”跟她不同的是,我与人解释,神经有些衰弱,睡眠不好,所以梦多。而建梅老师却写的这么浪漫、这么生动、这么有趣,这就是我与她的视野差别,也是她作为一名写作者必须具备的细腻。

建梅老师的笔尖,大多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如《梅花烙》里的婆、《做个85分女人》里的主持人景琦、《粉红色的记忆》里的杨君、《人间至味是清欢》里的张小娥……这些人不是耳熟能详的名人,但读起来却胜在真实、贵在真挚,让我有触动、有感动,更有对建梅老师的新认识。像打她记事起,婆就永远坐在黑黝黝的灶火堆里,似乎多年的孤独让婆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但看到儿子和孙女“打”作一团时,婆笑了,这大概是幸福的笑,也是羡慕的笑。看完后,我也想起了逝去的奶奶,脑海里又闪过一帧帧疼爱我的那些画面。

情感是打动人心的最有力武器。有了好的情感、好的底色,白纸上才能留下佳作。建梅老师的每篇文章,都将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在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同时,也让人对爱情亲情友情更加向往、更加珍惜。《感恩》记录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以及她对儿子毫无保留的爱;《花儿与少年》里的文静、妙玥,因爱奔赴,一个从西安去了北京,一个由北京来到西安。安德烈·纪德在《人间食粮》中写道:“我的爱消耗在许多美妙的事物上,我不断为之燃烧,那些事物才光彩夺目。”是啊,世间有了爱,人生路上才不会孤独;拥抱书里的爱,心灵才越发感到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蕴含不少人生哲理。在日常中,我不会把建梅老师与哲人联系起来;但在书里,我却读到许多充满人生智慧的句子。在《福州——有福之州》中,她飞往海口,因为台风,被迫经停福州一天。先行到达海口的友人因不能出门,表示羡慕时,她答:“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幸福的温度》里,看到保洁小刘忙碌地整理“宝藏”,她写下“幸福的温度,是阳光的温度,苔花刚好开放……”现在大家都很“内卷”,如果能够看得更明白、更通透,是不是生活能轻松一点、幸福感会强一点?

我从没问过建梅老师,为什么取了“青阳”这个笔名。《尔雅·释天》提到“春为青阳”,青阳即指春天。在我看来,她的性情、她的文章,总是令人如沐春风,所以“青阳”这个笔名也实在适合。

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我从小爱看书,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因为这个爱好,我也有过“作家梦”“文学梦”,可惜没有实现。因此,我很敬佩那些能写的朋友,尤其是能坚持写下去的。如今,建梅老师也成为了其中一员,由衷地祝贺她、祝福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