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用技术卖服务加速发展
2021-06-15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实习记者 聂慧超

以传统行业大规模受益于数字化为标志,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风口中的漩涡。在外部种种因素变化的不断倒逼下,国内期刊的数字化建设早早拉开了序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1万多种期刊中,95%以上的期刊已经不同程度地开始了数字化建设。然而,轮番“交学费”下来,大多数期刊仍难以解决痛点、规避陷阱。归根到底,离不开技术基因的先天性缺失以及后续技术研发能力弱的影响。尤其是学术期刊出版,更是处于单打独斗的迷茫状态。

在这一浪潮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转型进程却不断加速,成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有自研技术团队的期刊出版社之一,以及唯一一家能够向B端、C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数字化产品服务的期刊出版机构,实现了从传统出版商到信息服务商乃至知识服务商的转型,并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是自我重构的动能

在出版业推进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因为技术人员的缺失导致传统出版业在合作类项目中话语权有限,技术力量的缺失也使得出版行业难有自研产品。目前市面上的融合出版产品更多依靠的是合作平台的力量,一些缺乏科技基因的期刊通过与科技企业合作,逐步开启自身的数字化变革之路,然而授权给合作方后并未深入地参与产品的迭代。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不断试错中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该社新媒体部主任沈锡宾坦言:“成立专职部门的7年来,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技术团队的建设和管理问题。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都不太一样,但只要高端人才缺失问题可以解决,其他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据了解,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目前拥有18名专职人员,其中研发工程师、产品经理、前端工程师13人,分为产品组、技术组、数据组、运营组和网络组,技术研发应用与人才队伍建设构成双向互动、相互重塑的关系。沈锡宾表示,数字出版技术对于传统科技期刊编辑的改变相对较小,传统编辑需要时间去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流程变化,以及理解数字出版技术对于科技期刊传播的作用。由此,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开展一系列数字出版和新媒体部相关的技术培训,比如稿件采编系统、智能检核系统、数字出版相关技术宣讲等等,以求增强传统编辑的数字出版意识与能力。但对于数字出版和产品研发部门来说,相关技术的学习是常态化的,必须真刀实枪地把能力练起来,把肌肉练起来,先进的互联网相关技术、人工智能方向技术、出版相关数据标准等都成为训练的方向。整个杂志社将数字出版作为重要战略推进,由社长主抓,成立专门的新媒体部负责数字出版业务和产品研发,同时成立市场营销部实施产品的商务推广和营销活动。在人事上实施双轨制,技术和研发相关的人员实行年薪制。由此观之,中华医学杂志社真正想要输出的是一整套数字化能力,而技术在期刊转型中的角色也不仅是一个单一的工具,更是一股自我重构的动能。

技术带来范式革命

“技术永远是期刊转型的重要助推器,在科技期刊发展的长河中,技术为科技期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甚至是范式上的革命”,沈锡宾表示。因此,无论是自建还是借助生态力量,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媒体融合转型发展始终坚持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变革带来的技术优势。

沈锡宾详细介绍道,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目前的技术应用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数字出版技术,其二是产品相关的技术。在数字出版技术方面,结构化排版是比较重大的技术突破,以NISO JATS标准为蓝本,制定了国内第一个用于科技期刊全文数据标引的标准——中华医学会期刊论文标签集(CMA JATS),以此制作的XML数据除了可以在多个终端、多个平台发布外,更发挥了其数据复用的价值,实现了“一次制作,多元发布”,克服了数据重复制作导致的各种弊端,加快了数据的交换速度,提升了传播效率。在产品相关技术方面,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已经完成了数据中台的架构和研发,实现了所有前端产品统一的数据资源调用、检索、分析、发现等服务,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此外在全文服务方面,提供了公开的链入服务。其数据库除自我运营外,还可以无缝向万方数据、中国知网提供“所检即所得”的服务,也向PubMed数据库、Scopus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SCD数据库、SinoMed数据库、百度学术、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提供全文数据的链入机制,这些平台能够发现并跳转至全文页,极大地扩展了其内容的发现能力,也在无形中提升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知识服务的品牌效益。

最终走向运行机制优化

“知识服务必然是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的最高形式,未来期刊的知识服务与数字化传播的要点是时刻记住以用户为中心。”沈锡宾对期刊转型方向提出自己的认识。由于知识服务的目标不同,厘清学术期刊出版理念转型创新思路,将出版内容与出版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提高知识资源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术出版知识服务转型的关键。

自2013年开始,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充分整合并深度挖掘已有的学术资源,打造数字化产品和平台。其中,面向机构用户研发了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数据库类平台,能够为B端机构提供文献量超过110万篇。面向第三方合作商研发了中华医学期刊云资源服务系统(SDK服务)。面向个人用户研发了中华医学期刊网,可面向个人用户提供包括期刊复合采编平台、期刊质量控制体系、期刊发布平台、结构化排版/数字加工、新媒体解决方案、期刊销售平台、多媒体出版解决方案、医学会议服务平台等在内的一体化期刊复合出版和营销平台。中华医学期刊APP,可向读者提供期刊浏览、数据库检索、继续教育、学术视频学习等多个阅读模块。同时,不断加强数字出版精品供给,其“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优先发布新冠肺炎科研成果,为全世界疫情防控提供了学术支持。

与此同时,为了探索期刊的集约化发展,中华医学期刊网通过期刊加盟战略不断扩张刊群规模,延拓展学术品牌资源,迄今平台已汇聚190种国内中英文医学期刊,既能满足各编辑部工作所需的多种特色服务,又能广泛对接国内外大型知识服务平台,学习国际大型平台服务商的论文管理理念和平台建设管理水平,强化自身平台的数据对接服务功能。

随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知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其用户黏性显著增强。沈锡宾透露,目前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数字出版平台的注册用户超过83万,注册机构超过1800家。数字出版相关的收益取得不错成绩,在全社收入的比重显著上升,即使在去年疫情期间依旧保持高速增长。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