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在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清华大学出版社举办心理小说《心洞》读者见面会。该书作者,美国加州整合学院行为科学博士赵婧以《算法时代遇见自己:从认知到成长》为主题,带领读者探索如何AI盛行的算法时代实现心灵成长。
赵婧是心理学领域的跨界代表人物,作为加州执业婚姻家庭治疗师(LMFT)及注册戏剧治疗师(RDT),她在创伤疗愈、成瘾干预及亲密关系修复等领域有着深厚造诣。在本次分享会上,赵婧以其作品《心洞》为核心,讲述了心理治疗师为不同身份来访者开展心理治疗的故事。该书以七周时间为叙事轴线,生动展现了多种心理治疗技术在实践中发挥的神奇作用。书中既有深陷原生家庭困境及青少年成长痛点的个体案例,也有面临亲密关系难题的伴侣故事,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全方位展现了人类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赵婧分享了她独创的对个体心理健康予以评估的矩阵体系:即个体的心理健康可以从社会、家庭、心理、躯体四个维度来评估。每个维度中,个体所扮演角色的表现可通过以下三个核心指标来衡量:质量、数量、灵活应变性,由此构成了一个4×3 的评估矩阵,每个人都可以据此来评估自己,并制定成长计划。
赵婧指出,尽管AI在信息处理、数据分析等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但人类情感的细腻复杂、心灵的深邃奥秘仍需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联系与专业引导来探索与修复。
《心洞》自出版以来,凭借其专业性与文学性的巧妙融合,受到心理学爱好者、专业从业者以及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此次读者见面会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与作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在BIBF的文化盛宴中,为关注AI时代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的人们搭建了深入探讨的平台,启发大家回归内心,探寻人性与心灵的本质,为实现精神世界的富足与安宁提供有益借鉴。
(供稿:卢贵波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