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六同别录〉:整理与导读》新书首发 展现古籍文献活化利用新成果
奕婼 | 2025-07-26
收藏

7月25日,烽火淬金石:李庄六年与《六同别录》的学术见证(1940—1946)——《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六同别录〉:整理与导读》新书首发暨赠书仪式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活动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四川人民出版社承办,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胡巍主持。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利明,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宝安,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四川省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处长余志军,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昆,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李强,该书学术顾问、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研究院学术院长汪启明,该书作者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冯蒸以及重庆大学图书馆、西南大学图书馆、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的代表等参会。

邬书林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六同别录〉:整理与导读》的出版是四川出版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一个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浴血奋战的中国形象的生动实践。他强调,这部著作不只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学术精神、爱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李昆表示,此次整理出版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六同别录〉:整理与导读》是首部对该文献进行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学术专著,填补了抗战时期学术史研究的重要空白,为重新认识李庄六年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学术生态提供了关键文本。未来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学术出版领域,策划更多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重点项目,加强馆社合作,推动珍贵文献资源的活化利用。   

在热烈的掌声中,邬书林、郭义强、王利明、周青、余志军、李昆、李强等领导嘉宾共同发布新书,标志着《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六同别录〉:整理与导读》正式面世。

随后,向重庆大学图书馆、西南大学图书馆及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捐赠图书,以期推动这一珍贵学术资源在更广范围内的传播与研究。

在新书发布和赠书仪式后,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漆秋香详细介绍了该书的出版工作。在出版过程中,四川人民出版社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的原始版本为底本,采用高清影印技术完整呈现文献原貌,确保学术研究的准确性。为提升著作的可读性,特别邀请谭继和、冯蒸、霍巍、孙玉文、刘钊5位权威学者为28篇专业论文撰写导读,使这部学术经典能够被更多读者理解和接受。

在学术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六同别录〉:整理与导读》的学术价值展开深入探讨。汪启明高度评价该书是“文化抗战的学术史坐标”。他指出,《六同别录》长期以残卷孤本存世,学界只闻其名、难见其全,此次出版通过系统的整理与精要的导读,将“看得见的旧稿”转化为“读得懂的史料”。该书创新性地采用“文本层、知识层、语境层”的三维研究方法,完整呈现了抗战学人的思想现场,为学界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作者代表冯蒸教授在发言中回顾了李庄学人的历史贡献。他指出,这些学者在抗战时期不仅以学术延续中华文脉,更以研究成果彰显民族气节,同时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为中国赢得国际支持。作为音韵学专家,冯教授还特别阐释了《六同别录》中董同龢与周法高的六篇音韵学论文的重要学术价值。他认为,四川人民出版社此次影印出版并配以专家导读,既是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更是对学术史研究的重大推动。

此次新书首发式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不仅是对抗战时期学术成果的系统性梳理,更是对李庄学人“学术报国”精神的当代传承,其“文献整理+学术导读”的创新模式,为古籍文献的活化利用树立了新标杆。

(初审:王新雪,复审:伊璐,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