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7月27日, “在急剧变化的时代做智慧的‘傻子’——《尘埃落定》荣获茅盾文学奖25周年分享会”在重庆问闻书店举行。《尘埃落定》作者、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作家、媒体人六神磊磊以及出版人曹元勇三位嘉宾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在加速度时代寻找'退后一步的智者'身影。
“傻子”的诞生
“我们这个时代聪明人太多,聪明人的短处就是太聪明。”阿来一开场便直指当下精神困境。他追溯创作源头,将“傻子”二少爷的灵感归于对川西土司家族兴衰的观察——长期封闭环境中的近亲通婚,导致统治者生理与智力的退化,恰如历史上诸多王朝末代君主的宿命。
但阿来拒绝让傻子沦为悲剧符号,他赋予了“傻子”超越性的智慧:“聪明人只看到眼下利益,而傻子能超脱当下的利益结构。”他举书中经典抉择:当“聪明人”蜂拥种植鸦片逐利时,“傻子”选择种粮食。饥荒来临时,唯有粮食成为真正的生存根基。这种看似愚钝的选择,恰恰是对功利逻辑的清醒反叛。
经典何以穿透时间
出版人曹元勇以亲历者身份,揭示了《尘埃落定》从险些埋没到长销不衰的历程。书稿曾因“题材边缘”“不够迎合市场”被多家出版社拒绝,最终一位发行部主任通宵读完书稿校样后,要求首印量翻五倍,并立下责任保证书,开启其经典之路。市场给出了戏剧性回答:首月售罄,三个月加印七次。25年后回望,曹元勇解析经典的三重光芒:阿来创造的'可诵读汉语',让'野画眉在雪天鸣叫'的句子成为声音雕塑;土司崩溃的挽歌中,权力、爱情、信仰如彩砂般层叠交融;被割舌的书记官用笔记录历史,恰似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腾。
六神磊磊则以读者视角,道出跨越代际的共鸣。大学初读时,他惊叹于“一个第一人称的傻子叙事竟能带来开天辟地的震撼”。书中辽阔时空感尤其抚慰当下焦虑:“我们总觉时间被挤压,而阅读《尘埃落定》,世界忽然铺展开来,时间仿佛停止——那一刻你永远年轻。” 他特别提及书中时空哲学:“‘地方太大,日子就得慢慢过',这种辽阔感恰是治愈手机焦虑症的良药。”
流量时代的经典阅读
当主持人念出网络热评'这不就是古代爽文'时,现场响起会心的笑声。六神磊磊犀利点评:“有人把书上一句话几个字摘出来,就拿着这些文字上纲上线,就批判一番,就给它贴上标签,但经典不是句句‘正确’的说明书。我们读经典,不是迅速得到一个结论,也不是说我们一打开书就着急奔到最后。” 他以《尘埃落定》开篇母亲泡牛奶护手的段落为例,认为此处恰恰是邀请读者沉浸的仪式:“伟大经典不怕告诉你结局,享受过程本身,才是阅读的辽阔所在。”
曹元勇则用“精神装修”对比阅读层次:“看爽文如住毛坯房,读经典才是精装修——当你习惯木地板的温润,再也无法忍受水泥地的粗糙。”他特别提及被割舌的书记官:“当真相被暴力噤声,仍用文字记录历史的姿态,恰是知识分子在浊世中的灯塔。”
阿来安静聆听后,讲述创作核心哲学:“我搭好土司官寨的舞台,谁推门进来由历史决定。作家不是提线木偶师,要允许角色自由生长。”他提及书中超现实情节:“书记官两次被割舌仍坚持书写,这不是魔幻,是知识分子用肉身抵抗遗忘的史诗。”
“尘埃落定”处的写作哲学
面对AI取代创作的焦虑,阿来展现智者幽默:“我六十岁了,会在AI统治前谢幕。但人类需警惕——当切菜机器人都比厨师精准,创造力才是最后的堡垒。”他话锋一转提及现代性困境:“人人争当聪明人,结果集体坠入'躺平'。而傻子的'不争',是不陷眼前利益之争,却为更大复兴蓄力。”
六神磊磊以金庸宇宙呼应:“郭靖的‘愚钝',张无忌的‘优柔',不都是另一种清醒?当聪明人在功名场厮杀,他们听见的是江湖深处的潮汐。”
分享会尾声,读者们手持新版《尘埃落定》静候签名的长队,与玻璃窗外奔涌的车流形成奇妙映照。二十五年的时光没有钝化这部作品的锋芒,反而让那些“傻气”的坚持,成为刺破时代浮尘的青铜匕首。在人人追逐即时反馈的当下,或许我们需要这样的“退后一步”,才能在喧嚣中听清文明生长的声音——那是冻土之下,青稞拔节的脆响。(耿德加)
(一审:唐姝菲 二审:张中江 三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