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模型开始自主生成创意、优化投放策略、预测消费趋势,营销的底层逻辑正经历一场从“效率工具”向 “战略中枢”的质变。
日前,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中经传媒智库、《商学院》杂志举办了"AI+营销:经典与未来的对话"主题论坛,汇聚学界大咖与企业实践者,共同探索智能时代的营销新范式。
论坛聚焦三大核心议题:在用户需求颗粒度极致细化的今天,如何构建“数据-洞察-体验”的价值闭环?当生成式AI将内容生产效率提升80%,创意生产的底层逻辑是否需要重构?面对平台经济催生的“千时千面”新生态,企业又该如何打造适配AI时代的组织架构?
AI时代,营销的底层逻辑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机械工业出版社总编辑陈海娟首先提出,营销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贯穿工作与生活的思维方式。她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时代正深刻重塑各行各业,营销领域亦不例外——出版业已通过AI实现多维度升级:利用算法精准匹配产品与目标客户,借助AI快速生成视频脚本、海报等营销物料以提升效率,依托数据分析明确开发重点并预测图书销量。
陈海娟认为,AI工具推动出版业从传统营销向智能化转型,既强化了与读者的情感连接,也大幅提升了整体效能。
在她看来,经典营销理论如同根基与内功,AI工具则是助力腾飞的翅膀,“唯有扎实的内功基础,才能驾驭复杂的技术招式。我们需以传统营销理论为灵魂,融合AI智能化方法,方能推动行业迈向新境界。”
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商学院》杂志副主编哀佳指出:“2024 年底,已经有65% 的企业把 AIGC 工具纳入日常营销流程,而在2022 年这一比例仅为 8%。我们现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文字、图片以及视频广告大多都有AI的参与。”她认为,在这样一个实际上比较有紧迫感的当下,我们既需要回望科特勒的经典理论,也需要直面AI带来的新秩序。而今天这场对话的意义,恰在于此。
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营销大师经典”系列新书在活动现场举行了发布仪式,各位嘉宾共同为新书的出版揭幕。共计5种,分别是《营销的原则》《营销的真相》《全球营销》《使用市场调研》以及《未来营销》,汇聚全球顶尖大师智慧与国内一流专家团队,系统构建权威、实用且经久不衰的营销专业知识体系。
那么,AI时代营销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
北京大学教授、“营销大师经典”系列译者代表赵占波在《经典与未来:AI时代营销的变与不变》主题演讲中,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营销的变与不变,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并结合案例分析了技术变革对行业的影响及未来趋势。
他认为,AI是堪比火与电的革命性技术,能够渗透“每个行业、每个领域”。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营销领域虽经历深刻变革,但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始终未变。
他提出“智慧营销”理念,指出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正不断融入营销领域,随着技术迭代,行业边界持续被打破甚至消失,而跨界思维与技术融合正是智慧营销的核心特点。
赵占波强调,营销创新的根本在于坚守用户中心原则,同时结合前沿技术推动变革——无论是飞利浦·科特勒的经典理论,还是现代智慧营销模型,都离不开通过数据洞察用户需求、创造惊喜体验的逻辑。他呼吁从业者关注颠覆式创新,认为AI时代的创新原则是“将极简交互体验交给客户,复杂的业务支撑留给自己”。
此外,他特别指出,平台经济已成为新时代竞争的关键,例如Airbnb作为最大酒店平台却无实体房间,阿里巴巴作为最有价值零售商却无库存,这些案例均体现了平台思维的核心——利他主义。他认为,企业应致力于打造平台型组织,通过连接多方资源实现共赢。
AI营销专家、《未来营销》译者代表唐兴通则以《失控与重构:在AI新秩序中定义营销未来》为题发表演讲,分享了对AI营销核心理念的见解,探讨了数字营销革命、新流量权利格局变化、行业挑战及应对策略,并结合实例阐述了个性化和创新在AI营销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当前营销正处于“寒武纪大爆发”的前夜,AI将彻底重塑营销的方法论、思维与实践打法,“未来十至二十年,AI营销将进入更深层次的变革,涵盖生态重构、组织架构调整及世界观重塑。”
他特别强调新流量格局与内容营销的重要性:AI时代,流量的权利格局正在被重塑,内容营销成为核心竞争力,且不再局限于“千人千面”,而是要实现“千时千面”“千场景千面”。
同时,唐兴通提到,AI在为营销工具赋能的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场变革,企业和个人需从多维度提升能力:保持好奇心与批判性思考,“个性化是AI营销的本质,而个性化洞见源于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批判性思考”;紧跟技术前沿,学习全球顶尖大模型与AI营销理论,避免局限于中文资料;培养创新思维,“创新从临摹开始,建议从业者找到全球最优秀的案例进行模仿和超越”。
AI+营销的落地之道
此次论坛期间,《商学院》杂志副主编哀佳宣布启动“AI+营销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该活动由商学院杂志、中经传媒智库和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发起,旨在发掘利用AI破解营销痛点的标杆案例。
案例库的核心评判标准明确:入选企业需兼具先进技术实力与实际商业闭环能力,追求长期可持续价值而非短期效益,且拥有可复用的成熟经验而非单点突破成果。哀佳表示,征集到的优秀案例将集结成册并在行业内推广,为更多企业提供实践借鉴,助力其在AI营销转型中少走弯路。
实践分享环节,LKK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合伙人徐微发表了题为《从创意到落地:AI驱动的营销变革实战》的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AI时代营销的创新路径。她首先强调,营销的核心始终是用户价值,但当下用户研究愈发复杂——人群的圈层化、分散化及标签复杂化,让企业精准定位目标群体的难度显著提升。
谈及AI时代营销方式的转变,徐微指出,传统营销的局限性集中体现为:大量企业缺乏清晰的品类战略与用户战略,仅在产品款式上陷入同质化竞争;品牌与产品策略脱节,内部沟通效率低下,难以形成一致的用户价值传递。
而成功的企业往往通过品类创新实现突围。她进一步分享了三大核心营销逻辑:一是深度洞察用户与市场环境,打造清晰可信的品类品牌;二是实现“品类即品牌、品牌即产品”的价值闭环,让核心价值通过产品直接传递;三是在与用户接触的每一个体验触点上,保持价值表达的一致性。
基于此,徐微提出“价值链营销”概念,强调在用户全触点实现价值的统一传递。例如,线下购物场景中,从进店到离店的每个环节都需精心设计;线上平台如抖音,则需围绕用户决策路径(O-A模型)实现精准转化。
她建议新消费企业聚焦服务特定人群,而非盲目追求全覆盖,通过精准服务核心用户形成口碑效应,逐步扩大影响力。
结合实战经验,徐微还列举了AI在营销领域的多元应用场景:从数据分析与系统优化、行业深度研究,到用户共创与交易场景升级,再到内容创作、产品开发及视频、漫剧制作,AI正全面重塑营销行业的运作模式。
她特别强调,AI的应用不应止步于降本增效,更要聚焦价值创造,当AI与人的创造力结合,能实现指数级增长,例如AI生成的图片和视频已展现出超越传统人工制作的潜力,而未来的核心红利正源于这种创新能力,这或将成为企业在时代竞争中的最大优势。
生数科技商业化总监陈鹤天则以《AI+增长:技术如何赋能商业新可能》为题,分享了AI驱动的视频生成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应用实践,凸显其高效、低成本的核心特点,并深入探讨了AI对生产力与创造力的深远影响。他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智能社会发展打开了新大门,涵盖语言模型、图片模型到视频大模型等多个领域,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生产力,并逐步形成发现力、模拟力、沟通力、行动力、设计力、组织力六大核心能力。
成立于2023年3月的生数科技,专注于自主研发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及应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SaaS、MaaS、APP等产品形态,为全球个人用户、专业创作者和企业客户提供视频生成及多模态生成服务。短短两年间,该公司已完成三代大模型的迭代升级。2025年3月29日,生数科技发布高可控视频大模型Vidu Q1,这一关键成果标志着国产视频大模型迈入新高度,为AI视频生成走向“高可控”时代指明了方向。
Vidu通过文生视频、图生视频、参考生视频等多样化模式,广泛赋能影视文化、动漫、短剧、广告营销、泛互联网、文化旅游等行业的视频内容创作,有效提升创作速度、降低制作成本、强化产品与用户体验。
陈鹤天还分享了Vidu多模态生成能力的具体案例,包括文生视频、图生视频、首尾帧渲染、多主体一致性等功能的实践效果。
在他看来,AI不仅是工具,更是生产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延伸。展望未来,随着视频生成技术的普及,AI将加速内容创意的落地进程,推动文化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
AI营销的机遇与挑战
最后,活动进入圆桌对话环节。专家们围绕AI营销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多维度探讨,从核心价值到实践路径,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方向与落地建议。
在AI营销的核心机遇与价值方面,赵占波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正成为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深刻重构生产生活方式,“懂AI的人将淘汰不懂AI的人”已成为必然趋势。企业可通过大模型(如豆包)自动追踪竞品动态(如新产品发布、用户评价),生成市场分析报告,优化决策效率。徐微则强调,AI的普及不可逆,提前拥抱并持续学习的企业和个人将成为首批受益者,AI不仅是工具,更能推动思维方式升级,催生新的商业形态。
AI在创意落地与精准触达上的突破同样显著。陈鹤天提出,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而AI的核心是“实现”,它大幅降低技术门槛,普通人通过简单提示词即可生成视频、图片等复杂内容。AI既能赋能产品功能设计创新,又能升级营销创意,帮助企业精准触达目标用户。
北京白石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廖荣以案例佐证:某百货公司通过AI分析用户行为数据,老客户复购率提升1.2倍,线上流水突破1亿元,印证了AI对传统企业营销效率的显著提升。
针对中小微企业如何实现从0到1的AI营销转型,徐微明确,这一阶段的关键是聚焦“原点用户”与“原点价值”,锁定核心用户需求而非盲目追求流量或渠道扩张,而AI能帮助企业深度洞察用户需求,锁定核心客群。具体应用场景中,陈鹤天举例,AI可助力企业细分用户群体,设计针对性产品和策略,如一位北大学弟通过AI生成短视频,在YouTube获数百万点赞,成功推广二次元文化相关产品。
廖荣建议,资源有限的中小微企业优先使用通用AI工具,比如辽宁营口的连锁干洗店用普通员工+AI工具替代月薪七八千的内容创作者,既降本又增效,无需等待“完美条件”即可快速启动基础营销。
主持人唐兴通进一步呼吁立即行动:以本地企业为试点尝试AI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将日常难题转化为提示词积累经验,鼓励团队试错并肯定初步成果。
在AI时代个体竞争力提升方面,赵占波强调“变化是唯一的不变”,建议通过跨领域阅读与交流培养跨界思维。徐微提出,年轻人需构建专属思维模型,在感兴趣领域深耕成“不可替代的专家”,以应对技术快速迭代。陈鹤天认为美育能力不可替代,AI虽激发创意,但审美是核心竞争力;廖荣则总结“感知力(捕捉未表达需求)、意义感(打造有温度的品牌)、对象感(与用户情感共鸣)”三大关键词,强调AI时代需注重与用户的深层连接。
唐兴通在总结中指出,面对AI时代的焦虑,“行动是最好的解药”。他建议以未来视角规划当下,思考10年后商业与人文的变革方向,同时以“眼神坚定,内心从容”的态度,在把握趋势的同时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积极拥抱AI带来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