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广东花城出版社以“从文字到光影的科幻次元跨越”为主题,在2025南国书香节琶洲主会场举办《外星异客》新书发布会暨影视IP化启动仪式。活动现场,多位影视行业与科技领域的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外星异客》从文字到影像的跨越之路。电影《大兵小将》《十二生肖》制片人袁农,《流浪地球》《唐人街探案》总策划王旭东,洲明科技全球品牌部总经理王海平,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人兼理事长马国宾,《外星异客》作者、科幻电影导演兼编剧刘奕炫等嘉宾出席。
《外星异客》是刘奕炫历经数年创作的全新增补长篇科幻小说。小说以一个身体成分特殊的地球人李柯布为主角,讲述他在跨越星际的巨大威胁中解开身世之谜,同时探索宇宙深处神秘力量的故事。发布会上,刘奕炫分享了创作历程。他透露,小说的灵感源于其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研究分院参观了量子计算计算机——也是“祖冲之号”的雏形,深受启发,由此写出了这个作品,并融入“忒修斯之船”等哲学话题,探讨人类身份与科技异化的主题。他表示:“科幻创作不仅需要想象力,更需要严谨的科学逻辑。我希望通过《外星异客》展现一个真实而宏大的世界观,让读者和观众都能沉浸其中。”
袁农表示,科幻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对科学逻辑的尊重和对人才的培养。她称赞刘奕炫十年来深耕科幻领域的坚持,并强调:“科幻电影需要更多像刘导这样兼具科学素养与艺术表达能力的创作者。”
王旭东从科幻影视改编的规律出发,指出《外星异客》的世界观宏大且具有中国化表达潜力,未来在影视、游戏等领域的拓展值得期待。
王海平详细介绍了虚拟拍摄技术对科幻电影的革新作用。她提到,洲明科技作为全球LED显示领域的龙头企业,与好莱坞合作开发的XR虚拟拍摄技术正在改变电影制作方式。“《外星异客》的短片仅是初步尝试,未来在长片制作中,虚拟拍摄将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为观众带来更震撼的视觉体验。”
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人兼理事长马国宾对《外星异客》的新书出版和IP开发表示了热切的支持,并呼吁社会各界为青年科幻创作者提供更多机会。
对谈环节,嘉宾们围绕科幻文学与影视改编的艺术展开深度对话。王旭东指出,科幻创作需要科学、文学与电影三条线并行,而《外星异客》在科学基座与世界观构建上表现突出。刘奕炫补充道,科幻电影的未来将受AI技术深刻影响。
工信部元宇宙标准化委员会委员高泽龙从科技视角展望了影视行业的未来,提及AIGC、虚拟拍摄等技术正推动影视制作进入数字化新纪元,而《外星异客》的IP开发恰逢其时。
《外星异客》一书融合了AI觉醒、外星人入侵、赛博传染病等热门科幻元素,不仅情节惊险刺激,更在人性、科技与宇宙等深刻话题上引发读者思考。该书的影视化工作也正式开始,未来将通过电影、剧集等形式与观众见面。
(一审:焦翊 二审:王双双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