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智链出版:AI驱动的内容生产与技术需求变革”产学研研讨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南开大学联合主办,中南大学出版研究院承办,政产学研各界代表齐聚,共商人工智能技术为出版行业带来的深层变革。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张久珍致欢迎辞,中南大学出版研究院执行院长易龙主持圆桌研讨。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五十多位与会嘉宾从技术演进、产业实践、政策引导与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展开交流,深入分析AI时代出版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阐释了“智链出版”这一全新概念:“智”代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融合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生产与决策的智能化;“链”则强调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多维协同。这一概念契合数字时代出版业智能化、可信化、协同化的发展方向,是对未来出版形态的战略概括。
会议指出,当前出版业面临多重挑战:一是人才结构失衡,存在学术与行业疏离、产学研脱节等问题;二是技术冲击,AI技术正在重塑内容生产全流程,传统出版角色面临重构;三是市场需求变化,读者需求下降、销售渠道变革,图书销售折扣持续走低,出版机构利润微薄;四是版权与伦理风险,AIGC内容的著作权归属、文化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人才培养成为会议焦点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与会代表提出多项应对措施: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打破学科壁垒,推动跨学科交叉培养,通过项目合作、双向挂职等机制,构建政产学研长效协同机制,培养一批跨学科、懂技术、善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在技术应用方面,应理性推进技术与出版深度融合,建立“可信、可控、可用”的智链出版生态;在产业发展方面,探索“人工智能+按需出版”新路径,从传统编印发模式向数据驱动、智能定制的新型出版生态转型;在政策支持方面,呼吁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标准制定与平台搭建,为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此次研讨会为出版行业智慧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将推动“智链出版”加速落地,助力构建更具蓬勃生机、更具坚实信任的出版新生态,为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讯员:陈思齐 蔡芷莹)
(一审:张绮月,二审:王双双,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