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帮我们卖书,已经忙不过来了”“我要抓紧拍个照片,分享给我的小伙伴们,让他们抓紧过来选书”……早上9点多一点,记者来到地坛书市现场,很多读者已经在挑选好书,现场人流如织,有些打卡点已经排起了长队。
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于9月12日上午在地坛公园开幕,此次活动以“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为主题,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发行集团承办,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东城区人民政府协办。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向阳,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以及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出版发行单位代表、实体书店代表、媒体代表和众多读者共同出席开幕式,见证这场书香盛宴的开启。
何向阳回顾了地坛书市的发展历程。她提到,地坛书市曾一度移师他处,在读者期盼中于2023年回归,如今已从昔日读者骑车淘书的热闹市集,发展成为汇聚50余万种图书、吸引超50万人次参与的全民阅读盛会。“地坛书市不仅延续了史铁生《我与地坛》的人文精神,更以‘传承、创新、共享、担当’为内核,成为推广优秀作品、培育青年作家、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她期待书市未来能进一步强化深度阅读引导,打造更多“文化+”融合场景,让不同群体都能在这里找到精神归宿。
霍志静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始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化全民阅读,大力推动“书香京城”建设。截至去年年底,北京每万人拥有实体书店的数量已经达到了0.95个,提前完成“十四五”时期的建设目标,京城“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日益浓厚。霍志静指出,地坛书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办以来,已融入首都市民的文化生活,2023年重启后规模与影响力不断提升,今年,本届书市也会正式纳入即将举办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的常态化活动之中。同时,地坛书市覆盖面还将进一步扩大,推动“北京书市进高校”“地坛书市进保定”等活动,让地坛书市真正成为首都文化生活的重要符号。
开幕式上,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总编辑赵彤介绍并发布了《我与地坛》(2025典藏版)书籍。他称,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故乡,也是一处深刻的文学地标。地坛公园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沉淀,更传递着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此次北京出版集团参展地坛书市,带来了包括文学、社科、艺术、少儿等多类经典图书。
据了解,本届书市展期共11天,将持续至9月22日。主展场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较去年增加2000平方米,设有13大展区,涵盖主题出版、精品图书、外文原版、国潮悦读、旧书新知等多个板块。
其中,主题出版专区亮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台等悉数亮相;“旧书新知”专区联合京津冀鲁晋古旧书店,推出古籍旧书超10万种,并举办“中国古代科技典籍展”等特色文化活动;外文原版专区首次设立少年儿童外文版名著展销区,展出1800余种原版童书;国潮悦读街区则通过四大书城主题策划,打造沉浸式阅读新体验。
书市期间,还将举办100余场阅读文化活动,邀请阎晶明、赵德发、聂震宁、纪连海、张铁林等数十位文化名家、学者、演员开展讲座、签售与互动体验。地坛书市创新融入“北京范儿”短视频大赛,广邀自媒体达人、市民及国际友人共绘书香画卷。
为切实惠及读者,本届书市发放500万元图书惠民券,包含“满100减50”“满50减20”“满30减10”三档面额,市民可在线上线下领取,在主展场、四大书城、高校分展场及多家新华书店使用。书市还引入快递寄送、餐饮休憩、导览优化等功能服务,全方位提升市民“淘书”体验感。此外,本届书市还创新推出文商旅体融合板块,设置台州文旅展区、科技教育展区等,通过“文旅+书香”“科技+教育”等模式,拓展文化消费新场景,让阅读更时尚、更贴近生活。
在书香浸润的北京城中,阅读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涵养着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气质。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邀您共赴一场金秋的文化之约,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审:张绮月,二审:王双双,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