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蔡昉新作《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由浙江人民出版社重磅出版,并入选2025年9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该书聚焦于农业农村发展这一核心议题,深入阐述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机制、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并对“十五五”期间城乡融合发展提出前瞻性政策建议,既能为政府决策者和学术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又能让社会公众理解和把握中国城乡发展的底层逻辑与未来走向。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作者:蔡昉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作者蔡昉,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三农”问题、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收入分配和贫困等。他在本书前言中写道,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研究中的重要现象和逻辑节点,始终是他关注的对象。他曾经连续三届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成人员,参与了“三农”相关的一系列重要立法、执法检查和调研工作,使他能够保持对这个领域重大问题的关注和理解。这种学术兴趣和政策关注度,无疑都为本书写作创造了重要的保障条件。
该书介绍中提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关乎全局的核心议题。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一方面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仍是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实难题,直接关系到14亿多人口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纵观世界现代化历程,城乡结构转型是各国必经之路,但中国的路径注定独一无二。我们拥有近5亿农村常住人口、3亿农民工,这一庞大群体的发展命运,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紧密交织。如何破除制度壁垒以提升农业效率?如何畅通要素流动以激活农村资源?如何完善社会保障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这些问题也是制约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本书正是对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系统回应。
在全书结构构思和写作风格上,蔡昉力求让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都能够乐于阅读该书,启发读者共同思考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问题。他尽可能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性的术语,在难以避免的情况下,则将其作为知识点,做出尽可能通识性的说明。出于同样的目的,他在行文中的引注也尽量做到规范化和易读性相结合,在使用统计数据和图表做事实描述时,也努力做到清晰和简洁。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一经出版,受到诸多关注,不仅被列入长安街读书会推荐榜单,还入选了最新一期的中国好书推荐书目。“立足中国国情,直面现实堵点,融合多元视角”,该书编辑认为,它不仅关注社会公平、人口流动、代际变迁等深层社会命题,使宏大主题与微观个体的命运紧密相连,且紧密结合中国“未富先老”“人口负增长”等新阶段特征,系统回应中国式现代化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锚定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方向,为未来十年的城乡发展提供了清晰坚定的行动指引,是一本读懂中国未来十年城乡发展的“战略之书”。
(一审:张绮月,二审:王双双,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