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在拉萨参与一次学术活动,长期在西藏与尼泊尔边境地区从事夏尔巴人文化考察的范久辉先生约我会面。我们在一处可以远眺布达拉宫的屋顶咖啡馆相见,他打开电脑,让我观赏他多年拍摄累积的夏尔巴社区图片与视频资料,滔滔不绝地讲述他持续多年的田野经历。我从此知道了中国境内夏尔巴人的聚落: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也第一次窥知了他们的生活处境与文化样貌。
2022年,范久辉出版了他有关夏尔巴人的第一部著作:《喜马拉雅深处:陈塘夏尔巴的生活和仪式》,我震惊于这位从未受过正规人类学训练的独立学者对于夏尔巴人社会体系与仪式信仰的深入了解与细致描写,田野工作的整备性与研究成果的丰富性甚至超过很多职业学者。当时,我也从往来密切的四川美术出版社得知,他与藏族学者次仁朗杰合作完成的另一部夏尔巴文化著作《珠峰下的声影:夏尔巴歌舞影像志》已经入选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但直到2025年6月,这套三卷本硬精装的厚重图文书才正式付梓出版。
《珠峰下的声影》聚焦陈塘夏尔巴人的民间歌舞传统,并分别以“日常生活卷”、“仪式庆典卷”、“嘛呢戏剧卷”为专题,展现该族群在多种社会场域中的歌舞表达形式。在“日常生活卷”中,范久辉并不急于直奔歌舞的主题,而是按照人类学民族志写作的范式,渐次介绍陈塘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名称由来,商贸地位,以及夏尔巴人的族群构成、迁徙传说、联姻禁忌、社会关系、民间信仰等内容,让读者逐步进入陈塘夏尔巴人的生活世界。范久辉着重描写了夏尔巴人栽种鸡爪谷等生计方式,更对鸡爪谷酒的酿造饮用以及夏尔巴人的传统服饰展开了具体而微的描绘。在完成这一整体性的社会叙事之后,歌舞作为当地日常生活的一种文化表征,终于得以登场,成为深入了解夏尔巴人文化肌理的一条主线。作者讲述了夏尔巴歌舞作为集体娱乐活动的多种形式,如坐唱的“萨谐”、边跳边唱的“囊谐”以及劳动间歇演唱的“日鲁”等,强调歌舞在不同生活语境中的展演形态与文化价值。
作为陈塘社区的长期参与观察者,范久辉记录了多首夏尔巴人的传统民歌,如赞美日月星辰的《太阳月亮星星》、礼赞珠穆朗玛峰的“雅歌”、传承古老价值观的《宁贡总巴》、讲述琼鸟传说的《巧嘉拉杰布》等,体现出一位民间文化记述者的文本收集能力。他更具体系性和学术性的田野调查成果体现在《珠峰下的声影》之《仪式庆典卷》,其中“上篇”介绍夏尔巴人的安宅仪式与过程中的“亚迥”歌与“康索”歌舞;保佑新生儿的“托桑”仪式与酬谢神灵的民歌《拉迦旺布杰钦》;夏尔巴人结婚流程之提亲、订婚、试婚与婚礼的全部流程与婚礼期间唱诵的“莫拉”诵词、《岗德婚歌》《饶吉玛》《福运到了》等仪式性歌曲;夏尔巴人年节庆祝活动中表演的《雅歌》《达白谢》等歌曲,展现出这一族群在人生不同阶段和多种社会语境中的礼仪感与文化观。该卷的“下篇”进一步深入到夏尔巴人的精神世界,为读者描绘出由堪卓玛、洛苯与喇嘛合力营造的民间信仰系统。在这些由禳解治疗、驱除恶灵、消除污秽、祭祀还愿等仪式建构的神圣场域之中,音乐、歌曲与舞蹈是最主要的法事活动,这些极具象征性的身体行动,既有丰富的信仰内涵,又兼具歌舞艺术的审美特征,不但是娱神的献礼,也是娱人的演出。夏尔巴人丰富而独特的仪式生活在本书中得以生动呈现。
由次仁朗杰撰写的《珠峰下的声影》第三卷《嘛呢戏剧卷》描写了夏尔巴人传统“嘛呢戏剧”的文化面貌,不仅展现出这一民间戏剧在陈塘夏尔巴社区的大众娱乐与伦理教化功能,还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诺桑王子》《智美更登》《朗萨雯蚌》等代表性剧目,特别是嘛呢剧团在街头表演时的热烈景象,体现出传统戏剧在当代夏尔巴族群文化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套以图像作品为主的“影像志”作品,《珠峰下的声影》展现了范久辉、次仁朗杰等人较为精湛的摄影技艺。他们对于自然环境、村社景观、人文活动、歌舞展演、民间仪式、戏剧演出等陈塘夏尔巴人的生存场景与文化生活,都进行了系统性的影像拍摄,其中多种图片因历史语境的消失或仪式活动的变迁而具有宝贵的文献价值。在影像人类学的叙事系统中,图像所提供的在场性与具象性描写,能够更完整地呈现特定时空当中的文化语义,从而丰富文本的文化内涵,建构具有互文性的表述空间。对于景观、仪式、歌舞等视觉文化主题而言,记录有序且高质量的图像作品尤其重要,甚至是叙事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值得注意的是,《珠峰下的声影》套装中还有一张不太起眼的“来自夏尔巴的音画明信片”,如果用手机扫描明信片上的二维码,即可看到范久辉拍摄的十六首夏尔巴民歌演唱视频,皆由盛装的夏尔巴男女载歌载舞地进行表演。书中不同章节出现过的《猎歌》《阿吉宗巴拉姆》《饶吉玛》等歌曲,都从文字或图片的静态介绍一跃而为鲜活的歌舞短片。这张简单的歌单却让本书突破了传统图文书籍的平面维度,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多模态音乐影像志”,让读者对于夏尔巴歌舞获得了直观的视听感受,真正知晓了歌曲的旋律、节奏与唱腔,以及舞蹈的身姿、步伐和动作。如果我们尚难以深入喜马拉雅深处的陈塘镇,这些动人的民歌或让我们的灵魂飞跃千山万水,与夏尔巴人合唱一首《家乡》:
现在这村庄对你来说是陌生的
但熟悉以后,将成为你的故乡
这是一个好地方,这是高山上的家乡
家中的父母与亲戚煨的桑像火堆一样……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珠峰下的声影:夏尔巴歌舞影像志》是西藏大学教授次仁朗杰与文化学者范久辉深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我国境内夏尔巴人主要聚居区,开展长期系统性田野调查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该影像志从内容上系统划分为日常生活卷、仪式庆典卷、嘛呢戏剧卷三卷,全面采集并整理出大量首度公开的陈塘夏尔巴人原生态歌舞影像资料。全书以16段原生歌舞视频、600幅珍贵影像,全景再现夏尔巴族群的精神世界与生活智慧,聚焦陈塘夏尔巴歌舞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与艺术价值,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研究提供重要学术支撑与视觉依据。
作者:朱靖江(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导)
(一审:王新雪,二审:王双双,终审:张维特)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