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与理论创新》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2023-01-18
收藏

1月13日,由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北京语言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与理论创新》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贾鹏、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名誉院长钱乘旦、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外交学院院长王帆、外交部前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大使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新书发布会。发布会由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主持。

会议合影

王利民对《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与理论创新》一书的出版与发布表示祝贺。他谈到,国家高度重视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工作,很早就开始了顶层设计。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罗林教授带领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国高校区域国别研究领域专家陆续加入,撰文呼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2年9月区域国别学正式纳入一级学科目录,这是我国学科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变化,在学界引起广泛反响。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人才培养更是处于起步阶段。罗林教授牵头主编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与理论创新》既是我国一个阶段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探索的总结,也为今后的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相信本书对推动构建我国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探索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引领和促进作用。

他介绍到,社科文献出版社较早关注并投入区域国别研究这一学术出版领域,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专著译著、列国志、皮书、集刊、数据库在内的全方位的出版体系。列国志是有关世界各国基本国情的基础研究成果,现已覆盖全球172个国家;区域国别和全球治理类皮书属于现状研究成果,每年出版50余种;区域国别研究集刊作为专题研究成果,每年出版20余种。皮书和集刊都为各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提供了有力抓手,成为其拓展研究方向、培养研究人才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我国区域国别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另外,社科文献出版社还建设有“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数据平台”,已收录全球196个国家、12个国际区域、7000余个国际组织、近5000个全球智库的统计数据及研究成果,资源总量达30余万篇。他谈到,随着区域国别学成为新的一级交叉学科,出版社期待着与广大学者携手共进,推出更多、更好的区域国别研究成果。

王利民发言

贾鹏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服务国家之需、回答时代之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党的二十大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作出战略部署。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和高校咨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做好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要坚守“实践”宗旨、遵循“实践”路径、运用“实践”方法,统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统筹基础性研究、理论性研究、战略性研究、政策性研究,在咨政启民的生动实践中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者研究和学生学习更深入基层、贴近实际,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贾鹏发言

钱乘旦指出,区域国别学之所以成为独立学科,主要是因为需要培养更多人才,人才培养是这门学科最为重要的任务。区域国别学只有成为一级学科,才能不断得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他提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科的边界问题,即区域国别学的学科边界在何处。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需要抓住其作为交叉学科的属性,突破学科边界,实现交叉融合与创新,这也关系到区域国别学人才的培养。

a1362a36b01e078b0ac5737740be5c8

倪海东首先对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罗林教授领衔编写了这部凝结着40余位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重量级学者、专家的汗水和智慧的重要著作表示感谢。他指出,罗林教授和他的团队专注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建设和学理的内涵构建,提出了国别和区域研究将散落在各学科内部的同一国别知识重新整合以填补学科间知识空隙的主要发展思路,提出了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以人为核心的整体观方法论体系,探索出以实体研究对象为核心的知识组合方式,推动多学科交叉融通发展的学科建设路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北语已将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深入思考区域国别学的内涵、目标和建设路径,践行区域国别学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的新使命。

倪海东发言

赵忠秀提到,《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与理论创新》是对我国区域国别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是对学科未来发展具有方向性意义的规划和思考,将对学科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也将在学科发展史上留下浓重一笔。我国区域国别研究已从自发性的研究活动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学科活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区域国别研究方面起步较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于1951年,为了突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在国际市场上为国家谋发展而设立了相关外语专业,最早开设的是德语、俄语和阿拉伯语专业,早在90年代学校外语学院就成立了区域国别研究所,于2016年成立了区域国别研究院,现已有多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这些将在组织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起到支持保障作用。他提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正在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在服务国家、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赵忠秀发言

王帆表示,外交学院正在讨论区域国别学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与理论创新》已经为此提供了一个阶段性的探索成果。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着新形势、新阶段和新征程,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合作越来越密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的逐步开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与理论创新》将对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重大意义。随后,他对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两点看法:第一,区域国别学的建设应该是各具特色,而不是简单雷同,需要各有侧重,各美其美,这对于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区域国别学的建设需要更有针对性,更有专业深度和厚度,以真正助力中国伟大复兴。因而,学科建设还需要付出大量努力,未来所面临的任务也相当艰巨,需要有更多历史使命感,相信区域国别学会成为国际关系学“中国学派”的重要增长点。

王帆发言1

霍玉珍表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与理论创新》是罗林教授多年坚守创新的结晶,是他带领的40多位专家的贡献,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也为此做了大量的支持工作。霍玉珍大使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指出区域国别学是“十年磨一剑”,而中国-中东欧合作也经历了10年时间,在中国-中东欧合作的过程中,我国的中东欧研究也从最初局限在几所学校内,发展到具有较大的规模和深度,取得跨越式发展,成果显著。霍玉珍大使还指出,在国际传播和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区域国别学人才是生力军和主力军,将在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声誉,反击对我国的污蔑和抹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单纯的语言能力还不够,还需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具有进行现场辩论的应变能力。她指出,区域国别学的设立非常及时,是适应国家需要的必由之路。通过努力,区域国别学将会有更多的佳作出版,达到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相匹配的水平。

霍玉珍发言

随后,罗林教授从研究的初衷背景、框架结构和主旨内容、出版过程等方面对《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与理论创新》这一成果进行发布。他谈到,在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成功落地的当下,把散落于各种媒介,记录着过去十年有关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化实践的名家作品结集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和指导意义。《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与理论创新》是由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规划,由其本人牵头,收录了涵盖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6个一级学科的46位作者的40篇文章的结集。根据文章的不同侧重,全书分为区域国别学的历史使命、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和研究范式等五个栏目。尽管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在我国高校已有10多年的实践,但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尚处于起步阶段。该书作为探索与拓荒之作,终究篇幅有限,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有学术分量的成果问世,为当前的研究注入活力。

罗林发言

新书发布会后,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主题,围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