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课本中的苏轼》节目创作研讨会在京召开,该节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打造。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课本中的苏轼》节目策划,国家督学,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喜双;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段鹏;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以及纪委书记蒋琦等出席会议。活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日春主持。
会上,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课本中的苏轼》预告片和首期节目,他们对节目的立意和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了人教社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编研出版的国家队和主力军,立足教材,从教材中的古诗文出发,通过制作精彩的视频节目引领青少年和社会大众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赓续历史文脉中做出的积极贡献。
黄强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人教社出版的统编语文教材中共收录了14篇苏轼的诗文,其中小学5篇,初中5篇,高中4篇,苏轼的诗词文赋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人教社特别邀请姚喜双共同策划,并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制作《课本中的苏轼》系列视频,带领中小学生将古诗文更好地读出来,感受中国语言文字之美,贴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诵读苏轼,研读优秀传统文化,将指引人们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也将为人教社在新时代全面开启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积蓄力量。
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
姚喜双在分享《课本中的苏轼》的创意创作过程时表示,制作团队一直强调要将经典性和真实性有机结合,以“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创作。节目组深入课堂,特别走进了四川大凉山的学校,把镜头对准学校与孩子,对准全校师生和创作团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回答学生的真问题,带领孩子真情实感地诵读苏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本中的苏轼》节目节目策划,国家督学,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喜双发言
中国教育电视台科教思政中心主任李红根代表中国教育电视台表示,教育电视台与人教社的这次合作,双方共同发力、优势互补,用创新的电视表达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地将这一节目传播好。
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蒙曼特地发来视频祝贺,她表示《课本中的苏轼》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偶像与“课本”这一最具普遍性的文化推广方式结合在了一起,节目通过诵读的方式展现给观众特别好,因为中国古典文学自带韵律感,古人学诗文都要吟诵出来,吟诵自带平仄和情感,一种独特的语感自然流露。姚喜双在回答孩子“真”问题同时,也在思考怎样用诗词诵读讲出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和独特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段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角度对《课本中的苏轼》给予高度评价,“苏轼人品高贵、胸襟豁达,是外国留学生和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人物,这一节目也是汉学与中国学非常重要的结合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贾际表示,《课本中的苏轼》采用实景拍摄,在课堂现场用姚喜双规范的诵读指导孩子,融教育与艺术于一体,是一堂恰如其分的大师课。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华传统文化影像传播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套节目制片人李明非常认可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设置。他认为,课本中的苏轼诗词家喻户晓、琅琅上口,节目通过探访、讲解、诵读和孩子互动等方式,将历史和现在结合在一起,让人体会到用心用情的节目呈现。
人民日报社教育采访室主编赵婀娜直言被《课本中的苏轼》首集节目内容所感染,为中华文化穿越历史长河的力量所震撼,感受到节目“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境,有韵有趣”的文化内涵。
光明日报主任记者、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柴如瑾用“精心、精巧、精彩”总结对《课本中的苏轼》的观后感。她认为节目策划精心、角度精巧、内容精彩,特别是这样高标准的诵读大师课对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有重要的价值。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课本中的苏轼》节目共12集,每集15分钟的篇幅和丰富的节目内涵,非常适合在央视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媒体平台传播和互动。
此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播音员主持人管理中心播音指导毛舟,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新闻播音主持系副教授赵若竹,江苏理工大学文旅学院文秘系主任、副教授姚志华等专家学者均对节目表示肯定,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节目后续的传播推广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研讨会还特别邀请了参与节目录制的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语文教师于欣禾、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教师常飞和四年级学生董铭睿分享观看节目的体会。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常务副馆长、苏轼第三十世孙苏东也专程从常州来北京参会,他表示《课本中的苏轼》既是对古文诗词教育的创新,更是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传播的节目创新,应该将这样生动的专题教育课程引进学校,引入语文课堂。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在讲话中表示,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强强联合打造《课本中的苏轼》节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苏轼不仅属于中华民族,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全人类,因为他的文学成就、哲理思辨和智慧是对人类文化宝库的贡献。苏轼“上忠君,下爱民”,一生坎坷,仍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在苦难面前始终洋溢着一种对人生未来的憧憬,这是苏轼留给我们后人的智慧和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课本中的苏轼》正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为人为学为艺的道理总结好我们中国的经验,引领人们从小学生开始就以苏轼为榜样,在人生价值取向中选择正确的道路。这一价值已经超越了一档节目自身的立意,而是作为民族精神的一笔财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讲话
据悉,《课本中的苏轼》将于7月24日起每周一、周四21:15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首播,同时,人教社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及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媒体平台将同步推出。
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