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为庆祝“人民艺术家”王蒙从事文学创作70年,2023年9月27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王蒙文学创作70年座谈会暨《人民艺术家•王蒙创作70年全稿》发布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顺利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主持会议。90岁高龄的王蒙亲临现场,对活动的举办及文学界亲朋好友的光临表示感谢。此外,“新中国文学的‘金线与璎珞’——王蒙文学创作70年文献展”也于今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展,面向公众开放。
张宏森强调,“人民艺术家”王蒙是中国当代作家的典范,他既是共和国发展的见证者,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又是共和国文学的重要引领性作家,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王蒙始终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热诚践行者。王蒙始终敏锐捕捉时代脉搏,自觉肩负文学使命,以文学书写贯穿7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他的作品涵盖了共和国各个时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内容,被称为新中国的“心灵档案”。王蒙的文学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在海外出版,为世界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了解中国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王蒙的创作和人生必将召唤并鼓舞更广大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时代的文学创造,在新征程上谱写新的华彩篇章。
张宏森指出,王蒙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热诚践行者,是中国当代文坛引领风气的创新旗帜。1963年底,王蒙带着夫人和孩子远赴新疆,一去就是十六年,从人民当中,从生活当中。1979年6月,王蒙回到北京,以执著的信念、澎湃的激情、旺盛的活力行进在时代前列。正是因为王蒙与人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他才赢得了人民真诚的喜爱。也正是由于文字浸润着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精华,又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每每有独树一帜的发见,使得王蒙的创作凸显出不同一般的魅力。
张宏森表示,王蒙是党的文艺事业和作协工作的杰出领导者,是关注青年、扶掖新人的热情园丁。王蒙任《人民文学》主编期间,锐意创新、大胆开拓,推动了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纪实小说等文学潮流的发展,促进了新时期文学创作的繁荣。王蒙早年设立“春天文学奖”,近年推出“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他对青年的热爱和鼓励,也饱含着他对中国文学新力量的期许和信心,正是前辈作家的这种无私奉献与精神传承,才使得中国文学能够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小说选刊》主编徐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等到会嘉宾,分别从王蒙先生的对党和人民的深情、与时代生活同行的坚定、笔耕不辍的勤奋、学识渊博的书生本色、扶掖后辈的开明前辈等方面,向王蒙先生表达了敬意,并致以美好祝愿。
最后,王蒙发言致谢。他幽默地以“我摊上的好事儿太多了!”来表达人生的幸运,并回忆了自己七十年的创作生涯,从年少时在中央团校上课的故事,到远赴新疆工作的经历。王蒙真诚地感谢了这一路上支持自己、爱护自己的人,并对未来的十年提出期许:若能创作至百岁,一定要再写一部书。
参加活动的还有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黄志坚,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李一鸣,中宣部出版局图书处处长王为衡,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赵萍,《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十月》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计蕾、李宏伟,王蒙文学艺术馆馆长王安,王蒙之女王伊欢。
9月27日开幕的“新中国文学的‘金线与璎珞’——王蒙文学创作70年文献展”,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王蒙文学艺术馆协办,得到了王蒙先生本人的大力支持。展览分“青春万岁”“这边风景”“春之声”“活动变人形”“笑的风”五个部分,以图片、视频、互动舞台等形式,以手稿、作品版本、刊载期刊、审稿签等实物,展示了王蒙先生笔耕70载所体现的执著的信念、澎湃的激情、旺盛的活力。
《人民艺术家•王蒙创作70年全稿》编辑了迄今能够收集到的王蒙作品,逾2000万字,编为8编61卷。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读书记、创作论、《红楼梦》及诸子经典研读、人生社会、演讲对话谈等,体裁全,题材广,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非常鲜明,是人民艺术家王蒙70年为人民、为祖国、为文学、为人生的写作生涯的全面总结。末卷为附录,整理编撰了“王蒙文学年表”“王蒙著作要目”“王蒙研究论文要目”等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