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1月12日上午,值第36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召开期间,安徽文艺出版社《昆曲口述史》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隆重举行。《昆曲口述史》立足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与发掘,通过对近150位有影响的昆曲相关人士的系统、深入采访,反映了当代昆曲发展的整体面貌和历程,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昆曲口述作品。
著名戏曲学者,中国戏曲学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原所长王安奎;著名戏曲学者,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刘祯;著名戏曲学者,中国戏曲学会顾问,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教授周育德;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一级导演丛兆桓;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王振义;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董磊;安徽出版集团党委委员,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郑可;安徽发行集团党委委员、皖新传媒股份公司总经理张克文;安徽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总编辑朱寒冬;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丁凌云;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堃;皖新传媒文化消费总公司总经理徐雁苗;皖新传媒文化消费总公司运营总监金岳晴;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姚巍等出席本场活动。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堃代表主办方致辞。与会嘉宾王安奎、刘祯、周育德、丛兆桓、王振义等围绕“昆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口述研究”展开座谈,共同畅聊昆曲背后的故事。
“口述史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我们此次课题的整个过程也是比较艰辛的。有些昆曲大师年事已高,答应了受访,但还没开展,就离世了,这是非常遗憾的。”刘祯说。“我一生都在想,昆曲是什么?什么是昆曲?”93岁的丛兆桓介绍说,其从十几岁听到昆曲,然后唱昆曲、演昆曲,研究昆曲,“一生只做这一件事”。他从对昆曲的认识开始,讲到昆曲的起源、历史、发展等,道出了独到的见解。王安奎表示,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昆曲艺术传承与发展角度来说,这套书将起到特别大的作用。周育德提到,安徽文艺出版社曾出版了鸿篇巨著《昆曲艺术大典》,此次又出版了《昆曲口述史》,记录了昆曲艺术家的社会记忆和宝贵经验,意义重大。“口述历史有更鲜明更生动的特点,今人和后人可以据此深入挖掘、慢慢研究。”王振义说。
《昆曲口述史》是一部昆曲人物访谈录,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全书共分十卷,三百余万字,围绕昆曲相关人士(包括演员、编导音、教师、学者、曲家和院团管理者等)的艺术成长、事业发展、艺术感悟、对昆曲现状及未来的思考等方面展开,生动地展现了百年来昆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凸显了昆曲人热爱艺术,坚守、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该书汇集了众多第一手资料,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丰富和发展了戏曲研究的观念和方法,既有极大的史料价值,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全书图文并茂,在被访人娓娓的讲述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鲜活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从中可看到艺术家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既是个人生活史,又是艺术史和社会生活史,读来饶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