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长久的疏离和瞬间的心动——小珂《龙虾,龙虾!》新书分享
2024-03-27
收藏

“我们生活在城市,就像龙虾生活在水柜中一样。”

作为新一代城市文学的代表作家,小珂从写作伊始,就选择了一个极为年轻、充满未知的领域:城市人列传。在小说《龙虾》的创作谈中,她对此给出的定义就是开篇的那句话。

书写城市是一种对重复现实的挑战——工业化让复制变得超乎想象的容易。有趣的是,小珂的新书并未回避这种重复,而是将篇名“龙虾”复制为“龙虾,龙虾!”,选定为最终的书名。重复是规则,符号则可以被视为某种反叛。小说集中,年轻的主人公们所经历的种种不安,来自旧有秩序的失衡、生存现场的异变,也来自人类天性与工业现实的对抗。

对于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我们来说,放弃这种对抗,放弃探索自我、探索意义的努力,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事情——流水线会为我们提供一切现成的概念和行为指南。不过,现代性既表现为极致的简易,也可以表现为极致的晦涩。不难发现,我们得到一切和失去一切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因而,讨论现代性的意义是一种永恒的、如今也更加迫切的需要——2014年3月24日,北京作家小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杨庆祥,做客雍和书庭,聊了聊现代城市生活的机械和空洞中,究竟还有什么能够令我们心动。

雍和书庭1

更隐秘的“社恐”和城市写作

小珂把最初开始写作称为命运中突然发生的一次“开窍”,这发生在她在广告公司工作了整整三年之后。在深度经历了节奏度、社交感、表演感极强的广告行业之后,她发觉自己最感兴趣的反而是城市当中疏离的人际关系。由此她写作了第一篇小说,《余生的第一天》,讲述一名女编剧与男演员的暧昧关系,小珂形容他们像是活在大城市的两株植物。

小珂觉得“社恐”的根源,是城市当中过于丰富的人际关系、过多的机会、过强的竞争,所造成的反作用。她觉得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叛逆的小孩,无意识地反叛着、对抗着城市中这些躁动的规则。作为一个曾经社恐、现在可以熟练脱稿发言但仍在偷偷社恐的作家,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生活在当代都市、有一点所谓“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角,包括《钢琴家》中的云,《局》中的刘,《追光者》中的司明,小珂笑称这是“社恐人写社恐小说”。

雍和书庭2

作者小珂

《钢琴家》讲述了一种城市生活的典型模式:你永远也不认识你的邻居,但邻居发出的声音会变成一种安定的陪伴。不管是隔壁夫妻情侣吵架的声音,还是邻居小孩儿练琴的声音,我们通过这些声音去推测、猜想邻居的生活习惯和家庭状况,甚至生发强烈固执的想象,建构个人生活的重要象征,但可能永远也不会上门去和他们打个招呼。从这个层面,城市生活可以被概括为一种外部的喧哗和内部的疏离。

现代主义的重要感觉模式:瞬间感

杨庆祥谈到,瞬间是现代人的精神结构和感情结构里最重要的一个模式。“瞬间”的概念在本雅明讨论波德莱尔时也被使用,他谈到人们最早对瞬间的感受来自于巴黎人对电灯的感受。因为在80年代以前,油灯、马灯盛行,其发光的速度非常缓慢,但到了电气时代,电灯的明暗得以在瞬间发生,这种感受给现代人的视觉和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波德莱尔的早期诗歌《给匆匆一瞥的妇女》即描写了都市中时常发生、在瞬间爆发的强烈感情。本雅明将此称之为“这是最初的爱,也是最后的爱”。这是一种现代人才有的感觉。在传统的文化结构里面,我们身边的人基本都是熟悉的人,人类的活动空间有限。当现代都市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和机会,这种瞬间的涌现和消失也愈发频繁。

杨庆祥认为小珂对这种“瞬间”的感觉结构进行了非常精彩的书写。我们可能会对城市生活中不停闪现的“瞬间感”感到恐惧,这时文学作品本身就充当了我们心灵的锚点。文学最有意思的地方即在于去抓住超出生活惯性、快要脱轨的瞬间。作家应该擅长的是将这样微小的、不易捕捉的瞬间强化并延长。

小珂由此提到了当下网络上讨论的热词“crush”,意指日常生活中令我们瞬间心动的人。年轻人对“crush”这种情感投射对象的热烈关注和讨论,有时甚至超过了对朝夕相处的亲人朋友的关注,也掺杂了这种将瞬间锚定、使瞬间不朽的渴望。由于工业城市的复制性、城市生活的单调和枯燥,都市人对瞬间、想象、虚构等抽象事物似乎存在一种无法抗拒的迷恋。

流量时代的“交流之不可能”

作为城市中的写作者和阅读者,我们已经肯定了城市生活的强烈疏离感和瞬间感。杨庆祥谈到,小珂的写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即当代城市中的“交流之不可能”,这种不可能是与城市的这两种特质密切交织的。这种“不可能”是城市生活的困境,小珂描述了当代都市青年如何挣扎着突破困境的故事,尽管他们的挣扎最终可能是无效的,这也是小说集同名篇目《龙虾》的隐喻。

在我们这样一个流量时代、城市生活语境当中,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交流?这是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很多的交流都是假象,我们需要的是亲密的、真正的能够和心灵相关的交流。小说《局》中的主人公,突然有一天读到了保罗·策兰的诗句,感到诗句直接抵达了他的心灵——这是有效的交流;但是他的老板要求他写文案,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感觉,写不出来。

在这个意义上,每一种写作都是一条危险的窄路,如果写作不能够在一个有效的范围之内与心灵发生有效的、亲密的关系,与人发生交流,可能就是值得被质疑的。

在直播间动辄卖书达几十万、上百万册的时代,我们时常会对“交流”的假象产生迷恋和焦虑。我们太着急将所有事物立即变现,要求作品立即被百万以上的读者阅读,但这其中真正有效的阅读其实很少发生。流量对作家来说也是极大的诱惑,在我们的时代,如何保有写作的内在性、抵抗虚假交流的诱惑,是真正重要的。

城自有“墙”而起,它代表着更集中、更现代、更有规则的生产生活方式,或许也代表着我们心中的“围城”。现代城市中的我们与他人、与自然、与一切的距离虽然更加疏离,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可适从,但正因为如此,我们与内在的自我也发生了更紧密的关系。而阅读同一部作品,也造就了陌生人之间一瞬间的接近、一瞬间的相逢、一瞬间的心动,这可能是我们仍未放弃写作和阅读的理由。

图书内容简介:

A book with a black and white cover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这似乎是一个契约。在他决定进入这个局里的时候,他早已失去了自由。”

一个没有能力的落魄中年男人,在吃过一顿龙虾大餐后,似乎被龙虾的灵魂占据了身体;

城市生活对司明来说已是一片荒原,他带着怀疑的态度来到斯洛文尼亚的小镇,追寻传说中的“皮兰之光”。但真正的黑暗是没有方向、没有时间的;

刚毕业的青年记者接受了一个调查任务,在社交场上,他重复分发着同一个问题:“郑先生是怎么死的?”也重复听到一个回答:“他的死是一个阴谋”……

他们是钢琴家、纵火犯、阴谋家、自闭的孩子,也是城市中的审判者、追光者、入局者。 问题在于,他们是龙虾吗?

作者简介:小珂

1988年生于北京,2018年开始中短篇小说创作。小说散见于《收获》《十月》《天涯》《西湖》《长江文艺》《青年文学》《青年作家》等,有作品入选《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以及各种选本、排行榜。曾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中篇小说《龙虾》获2023年“《钟山》之星”文学奖年度青年佳作。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