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家长的锦囊
20场对话,20个家庭教育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激活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让家长成为主体是有效推进协同育人的关键因素。”
小学生作业拖拉,家长怎么办?
孩子作业拖拉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外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可行的好方法,可以让家长帮助孩子走出作业拖拉的困境呢?
1针对畏惧心理
一个办法是让孩子先做喜欢或擅长的作业,把有难度的作业放到后面来完成。这样既可以控制时间和速度,也符合考试时我们采取的先易后难的答题策略。
另一个办法就是在做有难度的作业前,先和孩子回顾一下相关的知识点和例题。如果确实很困难,不妨第二天再去请教老师。同时,孩子要把这样的题目及时累积到错题本中,作为复习的重点。
2针对习惯养成
作业分段。家长可以先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把作业分成两个或三个模块。如第一次做15分钟,做完后休息一会儿,然后再做15分钟,再休息。当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后,往后定的时间就可以慢慢延长。等养成专注学习的好习惯后,孩子自然就能安排好作业时间了。
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的地方要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准备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不要堆放玩具等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孩子学习的环境也要安静,不要经常在孩子学习时送水果、倒水,这也是在干扰孩子。
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按考试的要求做完今天的作业,其余时间就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安排。设定好考试的时间,让孩子在做作业时有一种紧迫感。久而久之,孩子做作业的速度也就提升了,准确率也会慢慢提高。
3针对时间观念
善用小闹钟。用闹钟记录孩子做作业的时间,有利于孩子快速地完成作业。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成就感。
一分钟专项训练。每天准备几十道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不同),或是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开展一分钟训练。一分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通过这类训练,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时间的宝贵。同时,它也能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速度。训练时,以一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两到三组,还要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通过对比进行反思。
一日生活有框架思维。让孩子列一个一日生活里的待办清单,同时要做到以“要事优先”为原则安排。比如,今天要做语文习题、口算、眼保健操和运动,其他内容再根据课表进一步补充跟进。形成框架后,告知孩子应优先把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面,动静结合,将玩耍、学习间隔排开,最后再进行微调。比如,周一到周五,只要孩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休息30分钟后便可玩游戏,但十点前必须睡觉。这样的时间框架给了孩子一定的自由,能激发孩子积极利用碎片时间完成作业。
摘自《班主任茶座:聊聊家长关心的20个话题》(有删改)
《班主任茶座:聊聊家长关心的20个话题》
王晶晶 主编
内容简介
“班主任茶座”是一档由宁波教育学院和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合办的公益直播谈话节目。节目邀请中小学名优班主任、教育专家、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为家长和教师答疑解惑,是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实践。 《班主任茶座:聊聊家长关心的20个话题》精选了该节目中家长最为关注、反响强烈的20个家庭教育问题,为家长在升学应考、亲子沟通、自主学习、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锦囊妙计。本书由节目主创团队参与编写和审校,确保了内容的现场感和阅读的流畅性,让读者既有置身节目现场般的阅读体验,又能轻松领会每期节目的核心观点,是家长和教师学习家庭教育理念、提升自我能力的不二之选。
●作者简介
主编|王晶晶 宁波教育学院教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宁波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教师培训工作,主持完成二十多个省市级课题,公开发表三十多篇论文,出版《教育家办学:改造学校之路》一书,2019年被评为宁波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绩突出个人。
目录
(内容来源:宁波出版社)
(供稿:张丽霞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