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近日,由中译出版社、光尘文化、文心讲堂、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沐心书院等联合举办的《企业的品格:积极心理学让企业活得更久、赢得更多》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彭凯平;中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刘永淳;知名畅销书《人生只有一件事》《人生总会有答案》作者、“一件事”学习中心发起人金惟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何志毅;正大集团副总裁、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曾劲松;北京薇诺医疗技术集团董事长李佐天。除此之外,还有十余家媒体、近百位观众自发来到现场。活动由该书出品方帆书(原樊登读书)图书子品牌“光尘文化”创办人、樊登选书顾问慕云五主持。
《企业的品格》由彭凯平与日本长寿企业研究“第一人”、日本经济大学特聘教授后藤俊夫联合创作。该书深入探讨了企业长寿的经营秘诀以及长寿企业管理者的心理特质,是心理学与企业管理学的首次跨界合作研究的阶段成果。
慕云五
刘永淳首先对两位作者以及光尘文化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本书是一本立意新颖、理论与案例结合密切、可读性强的著作。同时,他对于彭凯平教授在书中提到的长寿企业经营者所具备的“三心”印象深刻,即内不欺己,外不欺人的“定心”;放情者危,节欲者安的“慎心”;怒不过夺,喜不过予的“仁心”。这三点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君子之道”,也是诸如日本金刚组等百年老店长盛不衰的心理品格。
刘永淳
随后,彭凯平就本书的写作缘起,企业的时代价值,以及积极心理学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展开发言。彭教授提到,促使本书出版的契机有三:其一是几年前他受邀采访多位中国卓越的民营企业家,听他们讲述自己在改革开放40年间的创业心路历程,由此他得以一窥优秀企业经营成功的心理品质;其二是他就任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期间,探访日本各知名大学、企业过程中有幸结识后藤俊夫先生,二人在交流中大仙日本长寿企业的秘诀与“阳明心学”“君子之道”等中国传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殊途同归;其三是近两年国内经济现状使他认识到经济繁荣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彭凯平
发布会恰逢第13个国际幸福日。彭凯平讲到,个人的幸福与身边人的幸福感息息相关,而商业的本质正是“和气生财”——让别人满意、让自己发财。这个简单的道理如今却经常被人们忽略。企业在日常释放的善意才是危机到来时得以平稳渡过的“护城河”。
后藤俊夫
彭凯平演讲结束后,远在日本的后藤俊夫通过视频的方式致辞。在视频中,他首先祝贺本书的成功出版,强调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并实现可持续的商业成功,是所有企业家共同面临的课题。后藤俊夫称自己有幸在长达25年的长寿企业研究之旅中与彭凯平相遇,并且在诸多观点上达成共识,最终促成《企业的品格》的诞生。
金惟纯
金惟纯的演讲从本次活动的主题“企业永续经营的道与术”出发,认为世界上最永续组织非中华民族莫属,中华文化五千年来屹立不倒的根基在于“修”,合于道方能长远。所谓“道”,即以不变应万变。这对于瞬息万变的当下来说十分重要,如果一个行业只专注于“术”,那么很有可能遭遇被AI替代的命运。企业经营者只有把企业当做修行道场,寻找安身立命之“道”,才是永续发展的基础。另外,对于长寿企业的传承问题,他认为不能仅凭借才能选定继承人,而应该注重接班人的德行。
何志毅
何志毅提到,企业现在是社会最大的单位,一些大企业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同时需要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他引用日本著名心理学家中牧弘允撰写的《日本会社文化:昔日的大名,今日的会社》一书的内容,认为企业家有责任服务、照顾好自己的员工,企业能否长久经营,与企业家对待员工的态度直接相关。其次,企业是各种知识混合的载体,管理学也是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综合的产物,心理学对于研究企业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最后,对于如何才能产生百年企业的问题,他认为与企业规模无关,而是要有一个稳定的营商环境,另外企业要有意愿有能力,不要去做假冒伪劣的产品。
曾劲松
曾劲松从自己在正大集团18年的从业经历谈起,讲了他对于企业永续经营的看法。正大的经营宗旨是“利国、利民、利企”,要让社会觉得你确实对大家有贡献,否则这企业将没有立足之地。另外,在企业运行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和你所处行业的从业者们最核心的利益诉求。正大集团相当重要的业务是农业,所以做每一个项目都要考虑农民的利益。
个人分享结束后,与会嘉宾开始就企业经营、积极心理学等问题依次回答现场观众的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彭凯平和其他嘉宾就职场中如何调节心理、企业践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场景和本土化、如何将企业日常关心的事物与积极心理学有效融合等问题给出详细解答。
圆桌讨论结束后,本次发布会进入尾声。相信本次活动会带领更多读者关注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为中国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提供新的思路。
(供稿:戴佳运 一审:唐姝菲 二审:张中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