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学术研讨会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高考试题研究》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2025-04-19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4月11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学术研讨会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高考试题研究》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主办,教育界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基础教育一线骨干教师参会。

1.jp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高考试题研究》主要作者、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题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张广斌表示,该书依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优先关注课题,凝聚编写团队十余年来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编写而成,是经过实践检验、集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成果。

教育部教材局原局长、首都师范大学田慧生教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考试评价相结合,是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亟待去关注、推进的新领域。田慧生认为,该书围绕考试样态提供了大量中高考典型试题,并进行了细致的解析,对推进本领域的研究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2.jpg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副总编辑栾学东女士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高考试题研究》是该社“读懂新课程”丛书的一本,旨在紧扣国家政策,强化文化育人功能,着眼于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该书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中高考命题经验的优秀教师、教研员精心编写,采用“以考促教”的研究视角,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让文化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参与起草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沈湘平教授认为该书的面世会产生比较广泛的积极影响,会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新的气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的规范化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程光泉认为,该书集成了最近五年来全国各地中高考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试题,对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点评,总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试题样态,提出了传统文化评价的指导原则,对于今后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术研讨环节,北京市一线骨干教师介绍了在各自学科领域内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经验,梳理了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对经典试题进行了翔实分析,提炼解题策略,并尝试解决课程教学中面临的机械刷题、教考脱节等问题。

该书策划编辑何琳、责任编辑岳蕾、教师教育分社社长姚贵平分别对选题策划、书稿编辑加工以及审稿出版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进行了分享。

3.jpg

最后,该书主要作者之一、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陈忠玲进行总结发言。她认为专家们为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做了高位引领,一线老师针对本学科的传统文化试题做了精彩解读,出版社为这一研究成果搭建了学术平台,这一研究成果凝聚了大家的共同智慧。

(一审:唐姝菲  二审:张中江  三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