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主办、《小说月报》编辑部承办的“历史的真实与现实的可能——兼谈《马陵道》的创作”分享会在天津市职工宣传教育文化中心职工图书馆举行。分享会主讲嘉宾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百花文学奖获得者胡性能。天津市职工宣传教育文化中心《天津工人报》编辑部部长、副总编辑邵衡宁,天津市职工宣传教育文化中心职工图书馆馆长赵洪,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小说月报》执行主编徐福伟出席分享会。分享会由徐福伟主持。
分享会现场合影
胡性能引领大家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之旅。他强调,历史就像一部虚构的大书,它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注定了我们无法再次踏入其中。正如帕斯捷尔纳克笔下的日瓦戈医生所感叹:“历史无法眼见,有如草叶生长的过程中,无人能目睹其成长。”因此,历史往往只提供宏观的构架,比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今天。朝代的更迭大致如此,然而,导致朝代更迭的原因却众说纷纭,所以历史并不负责微观的真实。身为小说家,所关注的更应该聚焦于大历史中小人物的命运、体验与感受等。更何况,历史的重述并非单纯复述史实,而是对个体生命体验的重温,是在独特的历史情境下,个人所历经的悲欢离合以及生命的各种可能性。
胡性能在分享会现场
胡性能指出,历史并不承担微观真实性的责任,然而“微观的真实”却是小说创作的基本道德。任何故事都需要在特定的历史框架内展开,也就是说,它需要符合“宏观的真实”,否则读者会怀疑小说所构建的世界。就小说背景历史而言,胡性能表示,只要有条件,就必须竭尽所能地做到真实。在《马陵道》这部作品中,大垣一雄为日本开拓团成员的后代,为创作好这一角色,胡性能深入了解日本开拓团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首次抵达中国的具体情况。只有当作为背景的历史真实可信时,故事虚构的部分才可能理直气壮。
当然,尽管如此追求历史的真实,它也始终只是为小说服务,是为重构小说世界而采用的一种手段。至于打破历史叙事的时间顺序,胡性能认为,小说的时间顺序并不同于历史的时间顺序。小说的时间顺序需根据审美需求进行安排,虽然每个故事都有其发展的时间轴,但是小说中的时间链条可以被打乱,甚至必须被打乱,以根据叙事需求进行重新组合。只有这样,线性的故事才能变得跌宕起伏,充满悬念。
胡性能关注自然、历史以及文化方面的“逼真”,因此在构建故事情节时,他力求让“想象的逻辑”符合“生活的逻辑”。在《马陵道》这部作品中,当他描述丁汝成逃离窑湾的情节时,他会考虑如果换成是他本人,他会如何选择逃离路线,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实地考察。作为虚构的艺术,小说在精神上可以“凌虚蹈空”,但其肉身则必须老老实实根植大地。因此,他认为小说写作必须具备实证精神,这是实现小说“微观真实”的基础。
他认为,虚构的小说应该经得起“考据”,特别是在故事背景发生在过去的情况下。真实的地名、时间、建筑和饮食等方面的准确描绘都有利于增强故事的说服力。比如,在《马陵道》中,当描述丁汝成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运河乘船前往上海时,需要考虑丁汝成在上海的哪个地方上岸,如果他从虹口到他所住的百老汇路口的礼查饭店,他应该怎样走,以及他会经过哪些路。同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几条路上都有哪些标志性的建筑物也需要纳入考量。
作为一位小说创作者,胡性能关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个体,关心他们的际遇以及隐藏其中的人生密码。从这个角度来看,个人的境遇也是整个民族的境遇。佩索阿曾有诗句:“因为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胡性能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缩影,只要愿意去发掘,就能从一个人的身上看到世界和人性的丰富性。
胡性能的分享会犹如一场文学盛宴,金句频出,掌声如潮。他以生动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严密的逻辑和亲切的风格,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分享会参与者。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场高水平的文学创作分享会,为大家带来了文学创作的全新视角与深度启示,让人受益匪浅。(穆宏志)
分享会现场
《马陵道》荣获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授奖词为:所有的现实,都隐藏在历史深处。《马陵道》通过“我”对剪影戏创始人丁汝成的查访,揭开了一段被尘封的历史,呈现以“丁汝成”为代表的民间艺人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的智慧和不屈傲骨,抒发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情感。魔幻与现实的扭转交缠、戏里戏外的互文互衬,展现出胡性能的写作诚意和高超的叙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