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嘉汇汉唐书城唐代伟:疫后实体书店“重做”与重生
唐代伟 | 2020-08-19
收藏
摘要: 在2020年的“中国书店大会”上,吹响了“书店重做”的号角,中发协艾立民理事长做了--创新是“重做”的核心要义的致词,听后深受启发。此后不久新冠疫情爆发,实体书店的经营更是雪上加霜。正是这种状况,引起了我的惊醒和思考,加深了我对“书店重做”的认识,疫后实体书店只有“重做”,才能“重生”。

唐代伟.jpg

回顾实体书店的发展历程,我们走过了一条充满坎坷的变革之路。从八九十年代的“拓荒与兴起”,到二十世纪初的“理想与坚持”,到近十年的“守望与变革”,我们发现这条路越来越不好走。但是,我相信再难走的路也有走通走顺的时候,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一定要换个“走法”。

在2020年的“中国书店大会”上,吹响了“书店重做”的号角,中发协艾立民理事长做了--创新是“重做”的核心要义的致词,听后深受启发。此后不久新冠疫情爆发,实体书店的经营更是雪上加霜。正是这种状况,引起了我的惊醒和思考,加深了我对“书店重做”的认识,疫后实体书店只有“重做”,才能“重生”。

不破不立,站在互联网的角度认识“书店重做”。多年来,如何破解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局,我们实体书店的从业者想了许多创新的办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效果总是难尽人意,实体书店依然举步维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实体书店的从业者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总是被动应对,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不仅仅是对行业的冲击,更是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按照互联网的规则,首先要消灭或边缘化哪些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它所产生的商业生态要横向联合,形成产业集群;纵向延伸,形成产业链。回头看看我们耕耘多年的实体书店,信息对称吗?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形成了吗?在线上渠道高歌猛进的同时,我们的线下渠道却在不停地收缩,实体书店的店与店之间恶性竞争、店与渠道之间面和心不合;同时,承担着社会效益责任的实体书店,还面临着线上高价低折及盗版出版物的冲击,试想一下,实体书店用如此高昂的商业成本,如何承担得起价值传播的使命。因此,实体书店早已不堪重负,即便想积极应对行业的创新升级,也总是蜻蜓点水,心有余而力不足。绝大多数的实体书店,只能依靠政府对实体书店的政策利好,苦苦支撑,疫情后许多实体书店关门闭店就是明显的印证和警示。

“重做”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是潮流,是趋势。 近年来,行业“重做”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在文化领域,以“猫眼”为代表的电影票务平台重做了电影售票;以“樊登读书”、“十点读书”、“有书”APP重做了传统的读书会;以果麦文化为代表的出版发行商重做了超级畅销书。这些案列告诉我们,“行业重做”是个大趋势。所以我认为,一定要把互联网思维上升到行业创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而不仅仅停留在战术和口头上。吸收借鉴先进行业“重做”的经验和教训,通过“书店重做”,切实找到实体书店有序竞争,成长壮大的价值体系和商业生态。

“书店重做”是实体书店应对互联网冲击的必然选择。近二十年来,当当推出了线上售书业务、天猫、京东及各类读书平台纷纷将图书选作平台引流品,吸引用户使用,培养用户线上消费习惯,这就必然冲击以图书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实体书店。于是我们发现,实体书店的经营变难了,出现了实体书店的“闭店潮”。面对这种困局,国家推出了实体书店扶持政策,减免税收,补贴房租,使实体书店的经营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要从根本上扭转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境,必须从书店自身运营环节想办法,坚定“书店重做”的信念,挖掘实体书店的自身优势,提升实体书店“面对面”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提升实体书店与用户的联接与粘性,切实为用户创造价值。

“书店重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实体书店年末年初的经营旺季悄然流失,一季度的销售业绩大幅度下滑。更为严重的是,新冠疫情使线上渠道瞬间发力,用户的购书渠道被导向线上,给实体书店疫后恢复元气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影响,况且这种影响将会长期存在,绝不会随着疫情的消失而变化。作为实体书店的从业者,既要勇敢地接受这个挑战,更要抓住这个“窗口期”,从产品、服务、业务模式三个角度寻找实体书店的新定位,变挑战为机遇。也就是说,我们既然知道不变不行,不变就没有出路,那就主动求变,把“要我变”转换为“我要变”,坚定创新求变的信念,推动实体书店走上“重做”之路。

选准实体书店发展的三个突破口,用互联网思维引领“书店重做”从实体书店的经营来说,产品、服务和业务模式至为紧要。没有好的产品,没有好的服务,没有好的业务模式,即便实体书店没有遇到线上书店的冲击,其经营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一些实体书店仍然会遭遇“闭店潮”。因此,把实体书店遭遇的困境一概归结为互联网的冲击有失偏颇,关键还在于自身的变革和应对。

产品重做,就是为市场提供精准化产品,也就是所谓的“爆款”和“畅销品”,寻找和建立实体书店新的生存依托和消费价值。我认为,产品重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打通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聚合出版机构和实体书店两方面的力量,合力出新品,出精品,出爆品,采用合约定制,区域包销等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使实体书店参与到产品制造过程之中。实际上,在教辅出版领域,发行商早已参与到出版物的编印环节。可是看看我们众多的实体书店,多年来徘徊在产业链条的末端,只是出版机构的区域代销商。虽然我们对用户的需求最了解,对市场感知最直接,但却始终无法转换为生产力。当然,实体书店要参与到产品制造过程之中,就要切实转变自身定位,既要做营销,也要做内容,打造有推广价值的内容产品,挖掘出实体书店的增长潜力。

服务重做,提升实体书店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能力,重建实体书店的场景价值。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实体书店天然具备用户触手可及的消费场景。问题在于,这种简单的以售卖为主的消费场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当下的需求,实体书店的场景价值基本上变成了聋子的耳朵---样子货,这种让用户置身其中的消费场景不仅没有创造出价值,反而变成了实体书店经营的包袱和压力。

怎么办?我觉得实体书店要在坚守文化传承使命的同时,热情拥抱新科技带来的成果和应用, 比如实体书店的客服和导购环节。目前具备一定规模的实体书店大多设有客服和导购,其主要职责是解答用户询问,满足用户需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仅仅只达到30%到40%。一是客服和导购人数有限,一味扩充成本压力更重;二是客服和导购能力培养难于其他行业,成材率较低。因此,我们不妨借助语音类机器人实现这个功能。设想一下,我们基于店内图书及文创产品建立一个应用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与分布在实体书店不同区域的语音智能端口相联接,用户通过和语音机器人的交流,即可解决绝大多数疑问,超过语音机器人现有能力的难题,由语音机器人呼唤专业客服到岗。这样,通过新科技的应用,既化解了成本压力,又营造了新颖有趣的消费场景,实体书店的场景价值随之得以体现。

模式重做,寻找实体书店新的经营定位,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学习场”,彰显实体书店的文化价值。一般来说,实体书店的经营占比重,图书类产品的销售大多超过了80%,这种状况既导致了实体书店对图书销售的依赖过大,又因其经营的品类单一,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过低,用户粘性不够,致使实体书店出现了吸引用户难,留住用户也难的“两难境地”。

要破解这种困局,实体书店就不能“独善其身”,就一定要从自身“封闭经营”中走出来,与文化教育、知识服务、科技应用类行业跨界融合,共生共荣。当然,近年来实体书店行业推行的“书店+”活动,已经使许多实体书店变成了“文化大卖场”。但回头看,这些引进到实体书店经营的行业,以产品售卖为主,知识服务和咨询应用类行业基本没有。也就是说,虽然跨界了,还是你中无我,我中无你,融合度极低。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教育培训、旅游观光和知识服务类行业引进到实体书定的经营体系之中,在少儿区紧邻设立琴棋书画、象棋围棋、旅行咨询和在线应用推广机构,就能拉近用户和书店的距离,使用户在“逛书店”的同时,也能开阔视野,接触到最新的生活和科技应用,这样实体书店摇身一变,具备了与用户紧密相关的生活社交属性,进入了用户的“圈子”,真正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变成了新时代的“学习场”和“消费场”。

抓好出版物集采平台和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为实体书店发展提供高效便捷化服务,构建符合互联网商业规则的行业新业态。从实体书店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来看,实体书店上游连着出版商和发行商,下游连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和用户。因此,说到实体书店的发展,离不开实体书店对用户的服务,更离不开出版商发行商对实体书店的服务。多年以来,我们讲实体书店对用户的服务讲得多,而对实体书店的服务讲的少,严格来说,这对实体书店是不公平的,如同“想要马儿跑,又不管马儿要吃草”。

推进全国性或区域性出版物集采平台建设,为实体书店的采购环节“松绑”和“减负”。目前,规模以上的实体书店动辄连着几百家上千家供货商,采购人员对应着几十家或上百家出版商发行商,工作精力大多耗费在相应的事务环节,而对出版物的研究和选择力所难及,这样实体书店的采购很难做到精准化,采购的出版物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后端物流和门店环节无效劳动增多,书店效益自然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出版物集采平台建设,让实体书店的采购活动逐渐向集采平台转移,集采平台云集了庞大的用户数据,对上提供给出版商和区域发行商,对下则在标准化采供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实体书店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此缩减环节耗费,使出版物采供销三环节高效对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推进区域性出版物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为实体书店“采供销退”提供提供稳固的后端服务基地,解除实体书店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积极探索出版物区域流转,区域调配新模式,克服现有发行模式、物流模式的弊端,把居高不下的发行成本、物流成本降下来,为出版商腾出更大的利润空间,让利给出版物集采平台,进而让利给实体书店,逐步缩小线下采购和线上采购的价差,为实体书店的发展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3积极推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出版机构与实体书店业务上的交叉和分工,促进行业有序迭代,实现融合发展,拓展实体书店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空间和增长潜力。近十年来,出版机构紧锣密鼓地在数字出版领域试水,实体书店马不停蹄地在店面改造和“书店+”领域摸索。一对百年合作的天然伙伴面对互联网的大潮,似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之路。你的未来没有我的参与,我的明天也找不见你的身影。

出版机构与实体书店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没有在内容、渠道和平台建设中形成合力。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出版发行新的商业模式。在这个模式之中,有出版商、有实体书店、有线上平台和渠道,有千姿百态的网络科技应用商,多方携手,共同发展,出版行业的新生态才会建立起来。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