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书业超越自身的动力何在?
■岛 石 | 2020-12-21
收藏

  一家在书业圈很有影响的民营机构,其老总是我的一个朋友。自从加盟某大型出版集团后,再也不愿意以民营书业机构的身份参加商报每年主办的“民营书业峰会”。在某种程度上,笔者倒是完全可以理解这种心情。毕竟身份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标签。当然也有例外的:同样也是朋友,同样也与某家大型出版集团达成合作,在各种场合下,他从来不忌讳民营书业的身份,他有企业的战略眼光,有激情的个性,更有终极关怀的高维度,他会坚定地选择一个他认为对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他超越了自己的“身份”。

  其实,从事民营书业的不少朋友并不太喜欢“民营书业”的表述,这个标签的存在,多少和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习惯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我们知道,1949年之前,有“官营”“民营”之别,1949年以后是“国营”与“民营”之别。时过境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导以来,民营这个身份在其它行业的身份意识似乎都快被淡化了,但在书业,出版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识形态阵地,依然具有其特殊性。

  但不管如何,一个共识是,与其它行业的民企一样,书业民营企业更具有活力,他们顽强生长,怀抱理想,市场嗅觉敏感,机制灵活,敢于尝鲜,创新能力强。可以说,民营书业是出版发行领域创业就业的主体、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生产者与传播者。

  在书报刊的出版环节,因为有政策门槛,基本以国有企业为主;而在书报刊的印刷、发行政策许可环节,民营企业无论是数量、营业收入还是利润,都远远超过国有企业。《201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出版印刷发行业共有13.96万家企业法人单位,其中国有全资企业1.31万家,占企业法人单位数量的9.37%;民营企业12.02万家,占86.09%;外商投资企业2136家,占1.53%;我国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8家,占0.18%;混合投资企业492家,占0.35%。在数字领域,民营企业更是走在了大多国营企业的前面。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市面上那些耳熟能详的畅销书,虽然找不到准确的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有相当比重为民营书业机构所策划。民营书业的生命力是如此的旺盛,只要引导得当,加强规范管理,民营书业必定是一支书业繁荣的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令人鼓舞: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商报以大篇幅特辑的形式报道民营书业,表明了一种态度。有长期跟踪观察民营书业发展的专家观点,有在书业第一线实践的多位民营大咖的思想奉献,更有优秀民营书业机构的一些经典案例披露。相信,来自他们的观察、他们的思想与观点、他们的行动力所汇聚成的这些内容,能给书业其他同行带来启示,提供可示范的样本。同时,通过这些报道,我们试图探寻民营书业超越自身的动力,这也是本次策划民营书业特辑的动机。

  这样的探寻,我们还会继续。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