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开始火了。
“年轻人想养老,老年人想奋斗”。随着我国福利政策、城市化建设和公共事业的发展,年龄议题正在成为包括中青年读者的全民文化热点。“60后”一代人正式进入退休年限,他们作为完整经历了高考、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和互联网经济的一代社会中坚力量,将已有老龄人口数字推向2.8亿,逐渐逼近3亿大关。人口结构和占比都在改变,如何从生命全周期过程去理解积极老龄观,构建全龄友好社会的方法和理念,对图书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
成都时代出版社近期出版《人生厨房》,是一位日本高龄料理教师一生积攒的人生金句书,也是97岁的阿民奶奶至今仍在工作的“人生进行时”。轻松易读,温暖自然,她以亲切的口语,将智慧和丰富的人生经验,用捏个小饭团,早上喝杯梅干水等简单易行的小方法,消弭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压力、失落和困顿。阿民并不教授“米其林”或“满汉全席”那样的高级菜色,只做对身心有益的家常菜。这本小书出版后在日本加印六次,成为畅销书,2022年阿民开设美食专栏,今年5月即将在东京举办“阿民奶奶的厨具展”。
近年国内《人间值得》《秋园》等畅销百万册的奶奶书,传达的智慧和价值观大多是一位普通奶奶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内容深刻又温馨,表达家庭、友谊、爱情和亲情等重要的议题,透露着平等的智慧又有魅力。仿佛自家奶奶站在厨房里,真挚无虚。阿民奶奶的所有思想都来自于厨房,应用于人生。她青年丧夫,靠专门教授家常菜的料理教室养大了两个儿子,38岁第一次出国,到80岁交回驾照还对开车恋恋难舍。她一生独居,儿子们在餐桌前受的教育,都考入了农学专业,退休后都种菜供养母亲的料理私塾。她在都市高楼上住了超过40年,养生法宝是“每天起来,面对太阳”。她大气的打开餐桌,来访者络绎不绝。既不相夫教子,也不含饴弄孙,阿民身上有传统的人情味儿,却活得比年轻人还洒脱。
当长寿成为了一个全球性话题,而中国又处于一个老龄化程度增长点的时候,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发展,基础公共设施完善和福利保障体系的显著提升,我国老年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环境都有了改善。电子设备关爱模式、人工关节、社区助老、长者食堂、居家介护等实际便利也在分步分区的普及和完善,但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诸如养老、家庭和社交孤立等新的现实问题。阿民奶奶提供的是一种和“丧文化”相反的“方案”。对抗孤独死,单身母亲,创业,独居,阿民拒绝了这些标签,每句话都经过了自身验证,创造了真正超越年龄和性别的思维和生活。
构建全龄友好社会,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层面的要求。老年大学一位难求,公共活动中心爆满。“适老化”城市改造,“初老”人群对自我的关注,以往对老龄化单向度的认知出现了转变。日本作为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长寿之国,在老年人自我管理,心理健康和社交,提升生活质量,以及文化、体育活动等方方面面都有长足的经验。低龄初老者被称之为“大人”“熟龄”,以正式、积极、直接的姿态,面对年龄的冲击,不再谈老色变。如同阿民感叹,“总觉得60岁不能干什么,80岁应该干什么,把自己放在年龄的框框里,就不会有好玩的事发生了。”
“奶奶书”不仅直面养老问题,对中青年读者具有意想不到的吸引力。拒绝了千篇一律的“卷”,把自我,放在一个“无龄感”的时空当中。《闭经记》《暮色将近》《一个人可以在家告别人生吗?》等作品,探讨老去和年龄的内容形成了新的传播和出版热点。年轻读者对于独居、养老、单身等话题的关注和接受度越来越高,与全民健康整体趋势,家庭结构,经济收入等因素息息相关。不仅仅是奶奶主题的图书开始走俏,文学写作、服装设计、田园生活、知识导读,自媒体上,各式花样奶奶们展示的人生优雅绵长,丰足而美。现代社会快节奏和高压力,让中青年读者需要注重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自我调节压力的能力。我们对年纪的接纳,对社会的适应,对自我的建设,对未来的想象,和“奶奶主题”从未有过如此紧密的结合。
追求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一直是天府之国成都倡导和追求的目标。在“全龄友好”的公交站牌下,在“一老一小”的制度建设中,城市“适老化”改革已经初见成效。社区医疗、长者食堂、公园绿道等系列持续不断的公共建设投入,成都正在成为中国最具“全龄友好”辨识度的城市。成都时代出版社作为城市出版社,不仅仅要做出符合时代新主题、阅读新趋向的出版物,要更超前、更主动、更积极地用优秀的作品为读者提供丰富、全面和价值引导性的内容,将“全龄友好”作为一个努力开拓的出版方向。全龄友好的意义,正是要推动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以开放的态度来积极应对问题。奶奶题材出版物,用普通人的成熟和智慧,经验和价值,推动积极老龄观的实践。
随《人生厨房》出版,出版社后续将开展以““奶奶的一人食”“无龄社区”“女性独居”为主题,从“一本书到一个城市生活”,“从一个文化热点到一个讲座”等一系列倡导全龄友好的社会文化活动。相信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也持续为构建积极的老龄观,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