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倾听曹可凡:深情往事”——《我要唱到永远》新书分享会在上海中心52楼的朵云书院旗舰店举行。活动现场,《我要唱到永远》作者、著名主持人曹可凡,钢琴演奏家孔祥东,电视主持人王冠,用一场精彩而温暖的对谈,带领读者一起重温故人情谊,共享那些或欣喜,或感动,或传奇,或震撼的深情往事。
(朵云书院,《我要唱到永远》新书分享会现场 赵艳芳/摄)
主持人、演员、写作者……曹可凡在不同领域中切换着身份。多年的职业生涯,让他得以结识众多文人雅士、名家泰斗,从周有光到黄永玉,从渡边淳一到沈殿霞,从林青霞到钟南山……他用敏锐的双眼观察着世界,他带领着观众触碰大师的人生片段,那些奇人轶事,那些深情过往,他所经历的多彩人生,都被汇集成一本用情至深的散文集《我要唱到永远》。
“如果把这些故事全写下来,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写这本书的初心不是为了要做什么,只是把这些我经历过的人和事慢慢地写下来,看看别人的路是怎么走的。”分享会上,聊起自己的写作动机,曹可凡如是说。在他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做一个写作者,把身边的一些事,一些灵光一闪的想法写下来,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如图书《平如美棠》,则是一位老先生把他对妻子的爱,用一张张的画,一段又一段的文字记录而成,他写的东西看似支离破碎,但是把这些所谓的支离破碎整合起来就是一段个人史,一段家庭史,其实也是一个时代、一个人类的历史的片段。”
谈及新书《我要唱到永远》,两位嘉宾最直观的阅读感受便是作品贴近当下阅读趋势的篇幅设置,以及那些动人的故事。
(电视主持人王冠分享阅读体验 赵艳芳/摄)
王冠谈道,全书故事性强,每一个故事的篇幅都不是很长,特别适合碎片阅读,短短的几个段落就能够生动形象地刻画勾勒出一个名人、一段往事的速写,比如从林青霞写作背后的趣事,到钟南山年轻的时候远赴英伦留学的各种心酸。而且每章阅读起来场景感很强,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目光,可以把自己带入情境当中,好像他们就坐在自己的对面,娓娓道来,讲述着他们的一些人生往事。
(钢琴演奏家孔祥东分享阅读体验 赵艳芳/摄)
对此,孔祥东深表赞同,图书内容细腻,笔调真挚亲切,读起来不艰涩,也不说特别大的道理,但是很多故事的内核又是特别强大,是非常有意义的多维的呈现。而更为击中他的是书中那些有趣的灵魂对生命本身不弃不舍的热爱,“他们以文化、艺术、音乐为命脉和载体,不断地在扩大、壮大、放大自己对生命热爱的浓度。这些有趣的灵魂之所以有趣,是让我觉得他们从来没放弃过。”
那么,为什么要给书名取作“我要唱到永远”?面对读者的提问,曹可凡分享了一则他采访香港老牌歌手潘迪华女士的故事,“我要唱到永远”正是源自潘迪华在节目中说的一句话。“她的一辈子很复杂,走得也很艰辛。当回忆起自己的爱人、儿子因病离世,这些通常我们都认为是人间最苦难的东西的时候,她却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人生的困难。而当我问道,你70多岁了,你还想唱多久?她突然脸色都变了,潸然泪下,然后说了一句英文,I will sing until I die,‘我要唱到永远’。她热爱音乐,爱唱歌,至死都想要在舞台上,让人泪目。所以我把这句话用作了这本书的书名。”
(读者提问 赵艳芳/摄)
正如作家韩浩月在本书的序中写的一样,这本书最终定名为《我要唱到永远》,这个名字是与书的气质非常吻合的,作者的人生姿态是积极昂扬的,笔下的人物是星光熠熠的,而“唱到永远”则是强大的宣言与动听的旋律,能把所有人都拉到一条宽阔开放的生命大道上来。
《我要唱到永远》也可以看作是名人访谈节目的番外篇,为我们展露了那些文化名人、艺术大师鲜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往往是一些比较偏向常规或者说是经过修饰的东西,而有些幕后的内容,有些细节是更有感染力的。”曹可凡认为,文字和影像是两个不同的表达维度,文字的表达往往有的时候比在镜头前的表达更加深入,“有时候一些很重要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办法在镜头前面呈现,可能它过于琐碎,但是这些琐碎的东西,就像一个瓷器打碎之后,再拿粘合剂把每一个瓷片拼起来,会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同的景象。”
(活动现场,读者笑声不断 赵艳芳/摄)
(图书签售 赵艳芳/摄)